2013 年,公益圈流行一句话叫“社会组织,就是要组织社会”。
2000 年我开始公益之旅时,给机构起的名字是“热爱家园社区志愿者行动网络”,寓意是每个机构每个公益人,只是行动网络的一个结点,公益的目标是所有社会成员一起组成一个行动网络。
十六年过去了,对于行动网络的信念依旧,但也明白了一点——不是行动起来了,这个网络就能织成了。网络的织成,社会的被组织,对公益人的各种能力有着我们所没意识到的高期待和高要求。
合作能力是重要的团队能力
今年4 月底,我所在的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组织了“民间组织如何推进海洋科普教育专题论坛”,这是2016 中国(珠海)国际海洋高新科技论坛的分论坛,受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邀请和委托举办。众所周知,每个会议的成功举办,都是所有参与者合作的成果,也是对所有参与者合作能力的一场检阅。合作能力,是社会组织组织社会、织成行动网络的必备前提。这次论坛发生了一个插曲,用合作伙伴话说,是“看到了我的另一面”——因为我发飙了。
这里有情绪管理能力不够的原因,更多的则是通过举办论坛发现,包括我所在的团队在内,各机构之间合作能力实在让人汗颜。会议准备过程中,随着进程的推进,疏漏瑕疵在所难免。对此如果合作各方冷眼旁观或委婉表达,都只反映了一个姿态——这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那么,什么是富有合作能力呢?那就是以“我们的事情”来面对问题,比如主动认领任务、贡献资源、及时协助、复核信息、弥补疏漏……一场会议举办下来,我们看到了伙伴们的给力行动:或协助与各方沟通,或帮忙联系专家,或承担在地工作协助,或自带设备节省会议支出,充分展示了合作能力。遗憾的是,反面案例似乎更多:有之前主张办会却失约不来的、有承诺提供部分经费却未兑现的、有不及时提供资料影响传播工作的、有会
议召开前申请要发言的、有不审核设计稿却在制作后发现错误的、有不及时回复或不查看邮件导致没能参会的……其中,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两样,一是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浪费时间,二是“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
决定合作能力的诸多因素,似乎不是那么技术化,不是靠能力建设培训来提升的,是长期的习惯,是更根本的价值选择。不过,从技术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也许更务实,能更容易更快捷地改善局面。所以,基本的合作能力之一即合逻辑地思考和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
个体逻辑能力关系重大
5 月初,黑光恩派之争(民间组织黑光救援队,因坚持公益不能收费,被恩派请出由其管理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引发了业内对“公益能不能收费”的热烈讨论。
基于某个机缘,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场讨论的参与者,被一个坚定反对“公益等于免费”的年轻人拉进一个三个人的微信群。复盘一下当时的思想之旅,我发现对话过程的逻辑性对于对话的成效具有致命的影响。
一开场,我被年轻人的谦逊态度迷惑了,习惯性地以公益老兵面对公益新丁倚老卖老的姿态开始了对话。我开场第一句话是“概念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混沌一体的现实的”。我强调概念体系的工具性,是工具就可能有多种技术方案,就可能有瑕疵,就有改进空间。他忽略了这个事实。
后面,在我声明利润、市场机制都是工具之后,他还是把利润与公益对立,并扯出剥削的话题。随后,我解析概念,指出公益—互益—私益是一组概念,成本加成收费—成本价收费—免费是一组概念,两组概念可以交叉组合,公益机构一样可以成本加成收费。此刻,年轻人疑惑了,“那算是公益吗”?他心中先入为主的那个“公益等于不收费”的公式跳出来了,逻辑靠边站了。
我继续推进到“收费与否,纯粹是个市场定位问题,是个盈利模式问题,是个策略问题”。
他心中既定的另一个公式也跳出来了“公益应当有盈利模式吗?”
“当然应该有了,没有盈利模式,不能持续运行,命都没了,还做什么公益?”恩派的丁立老师讲过:命都没了,使命怎么实现。“公益的命在于盈利?那是公司!”他此语一出,我们走上了两条道。我去纠缠他因果倒置的逻辑问题,忽略了他对“生命”和“使命”两个概念的混淆,而后者才是重点。他承认自己不了解“公益的目的”,又说“只是无法理解公益必须盈利”。知道知道,却又不能接受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岂不谬哉?
这场争论到此为止,这样的讨论,每天不知发生多少场。合逻辑地对话能力的缺失,是国人教育,从来没有把逻辑能力作为应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来看待,从小到大,逻辑教育深深隐藏在别的课程中。我大学学的是法律,这种非常需要逻辑思维的专业,都没能学到专门的逻辑课程。
日常生活中,逻辑能力弱点,没有太大问题,时间、情感和反复沟通等等可以进行补救。但在公益界,缺乏逻辑能力,友谊的小船真的说翻就翻。因为逻辑能力的缺失导致沟通不畅,从而丧失合作机会,这种例子不在少数。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得承认,我们的逻辑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会对个人和机构的成长带来不知不觉的损害。从现在开始学习起来,训练起来,可选择的方案应该不少,比如机构内部组织提升逻辑能力的读书会,为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的机构增加一门逻辑课等。
需要警惕两点。一是鸵鸟政策,把头埋在草堆里,逃避问题的存在;二是寒号鸟做派,每天都说明天就垒窝,孰料机遇就在蹉跎岁月中跑掉。须知,逻辑能力不仅仅是个人能力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组织和公益行业的能力建设问题。
(作者系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