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艾伦·雅各布斯说:“关于城市和城市的宜居性,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富裕的城市还是发展中的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也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
所谓“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 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
近年来,老龄化席卷全球,城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未富先老超前特征最明显、老龄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与追求长寿的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能够在老年阶段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升至2.2 亿,占比16.1%。也就是说,中国每6 个人中,就有1 个人是老年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预计, 从2022 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每年几乎要翻倍至2500 万,一直要延续到2040 年,届时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3%。这就要求宜居城市建设要格外注意做到老年友好,夕阳红型宜居城市建设颇为必要。
城市管理者经常会接到这样的投诉电话。
“喂?城管吗?我们小区门口收破烂的又摆了一大摊臭气熏天的破烂,离窗户3、4 米的距离,现在窗户都不敢开。小区汽车随处乱放,整天车鸣声不断。还有对面市场吵死了……我们每天打电话,就不能把这个收破烂的彻底清走?现在做饭都不能开窗户,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连一口新鲜空气都没有,是要把我们这些老年人放在家里憋出个好歹吗?”
城市生活中,这样的投诉,不是个例,更不是老年人独有的困扰,但因老年人居家赋闲时间长,外出活动少有去处,与其他人相比,这些待解的问题,显然更让他们心烦意乱。
与其他城市群体的多元个性相比,老年群体集体特征也更加明显。
随着退休、行动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老年人成为远离年轻人和快节奏社会的特殊群体,心理疏离伴随而生,不少老年人都觉得自己迈入了弱势群体的行列,很少有人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对一些社区活动,他们或是无法获知消息或是无力参与,没有兴趣。他们时常消失在社区居民的视野里,成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盲点。许多城市面临的居住拥挤、秩序混乱、交通堵塞、居住环境不和谐,也提高了处于衰老期的老年人的患病风险。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带来的风险和社会养老保障及养老服务不到位,都成为宜居城市建设中亟需打通的梗阻。
优化老年宜居环境,要求城市、社区环境、设施和家庭居所的建设,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晚年养老需求。结合我国现状,加快构建“夕阳红”宜居城市需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夕阳红”型宜居环境建设力度,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除了加快相关保障政策出台,应将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列入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议事日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高度重视老年宜居社区环境的建设。同时,大力开发智能化老年宜居住宅,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构建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可适当采用科技和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服务,提供智能化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更加温馨、周到的服务。
第二,构筑高质量老年宜居社区体系。老年宜居社区体系的建设,帮助老年人拓宽交往对象,特别是不同代际、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持续、及时交往。要让老年人在社区中感受到尊重与社会包容。老年宜居社区中的服务提供者还应当关心包括时间、空间、可支付性以及信息获取等各方面对于老年人的可及性问题。有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美国纽约市试点在老人经常活动或者排队的公共场合增加坐椅,邀请老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图书馆、洗衣房、游泳池等公共设施增加了方便老人的防滑垫、扶梯等。老人友好社区已经在纽约市大部分地区推广,效果显着。而澳洲悉尼的每个社区里都有老年活动中心,这些场所除了发挥周边社区老年人平时聚会活动场所的功能外,还常被用作老年人上课的场所。许多社区内有固定的志愿者机构组织,志愿者自发与老人结对帮扶,并定期上门教授生活保健知识。此外,社区里还有专业的老年心理辅导中心,由专业人士定期为社区内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第三,打造“10 分钟”生活圈。加强生活圈范围内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力度,对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公共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充分调研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群的需要,制定不
同档次的配置标准,依靠城市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保健、社会福利、商业网点、教育及文化娱乐活动等设施,并大力推进障碍设施建设。
第四,制定推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措施,积极组建老年大学、老年社团、老年活动中心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中,使老年人在社会参与过程中获得认同感。
第五,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养老设施长期有效运行和维护。强化经济转型,协调运作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市场融资功能,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加大“夕阳红”型宜居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养老设施运维长效机制,以保障养老设施长期有效运行和维护。
(作者单位:张晓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白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