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一口野味的健康风险

时间:2016-09-20 13:53来源: 未知作者:李泓萤

字号:TT
    我的家人和朋友常常问我在 做什么工作,我通常就说和野生 动物与公共健康相关,他们又会 继续问,那到底是什么,你是在 做动物保护吗?你们给别人看病 吗?此时我就会停顿半秒深呼吸, 然后用几分钟详细解释我的工作, 因为我相信,让更多的人了解我 们在做什么,也是我们工作的一 部分,就像我接下来想要跟大家 分享的一样。
    野生动物与公众健康怎么会 联系在一起呢?有两个故事与大 家分享。
    大家是否还记得2003年的非 典,被人们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一点也不夸张。疾病刚爆 发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召集 了一群科学家,开始了紧张的调 查,寻找疾病的来源。
    首先一种新病毒从患者的血 液中被分离出来,确定为引发这 种疾病的病原体,就是我们现在 所说的非典冠状病毒,但那时还 不清楚这病毒从哪里来。接着, 我们分析患者的病例发现,大多 数人都从事食品相关工作。于是 顺藤摸瓜,经过四处走访,科学 家们最终来到了广东一个知名的 野生动物市场,通过采样,在市 场上被贩卖的一些果子狸身上发 现了这种病毒。
    然而,这些果子狸似乎被冤 枉了,因为我们从未在果子狸这 类动物身上发现过此类病毒,它 或许只是一个中间的宿主。那么, 真正的来源是什么呢?通过多年 的野外调查采样,2013年,我们 终于在华南地区的中华菊头蝠身 上分离出了一株与非典冠状病毒 高度相似的病毒,就此确认了蝙 蝠是非典病毒的自然宿主,还了 果子狸一个清白。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还 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病毒是如 何从蝙蝠传播到人身上的呢?其 实,无论是蝙蝠还是果子狸,在 这个事件中都是受害者。我们所 谓非典“病毒”对于蝙蝠或果子 狸来说并非病毒,他们天生不会 被影响。反而是我们人类自己的 行为导致了这次疾病的爆发,如 果没有贪吃那一口野味多好。
    世界上有65%的新发传染性 疾病都是源于人和野生动物的接 触,所以我们常说同一个健康, 环境的健康、公众的健康,以及 动物的健康, 谁出了问题都不 行,都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 坏。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个专业名 词,保护生物医学(Conservation Medicine),我们大部分的工作也 都与此相关。
    在孟加拉国,有一种特别受 欢迎的纯天然饮料,椰枣树树汁。 一些大胆的农夫们在每年12月到3 月之间就会爬上高高的椰枣树,挂 上罐子收集树汁。而这段时间也恰 恰是当地人最容易患上由一种叫做 尼帕病毒的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疾病或致命脑炎的时候。
    果蝠是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 早在1998年,尼帕病毒就在马来 西亚被发现,当时很多猪作为中 间宿主都死了,不少被传染的养 猪工人也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而死亡,当地的养猪产业也受到 了巨大的打击。不过,病毒到底 是从蝙蝠直接传播给猪还是经由别的野生动物传播给猪,至今都 不得而知。
    但孟加拉国的案例就直接得 多,病毒是由果蝠直接传播给人 类的,没有任何中间宿主。我们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曾 经饮用过椰枣树汁,于是就开始 检测当地一些椰枣树周围的蝙蝠, 并装置了摄像机,果不其然赤裸 裸地抓到了“罪证”。
    收集树汁的罐子需要挂在树 上一段时间以便收集足够多的树 汁,所以当夜晚没人的时候,蝙 蝠就悄悄来偷喝罐子里的树汁, 一边喝一边流口水一边尿尿(这 是大多数蝙蝠的习性)。尼帕病毒 刚好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染的病毒, 于是当人们喝了被蝙蝠尿液污染 的树汁,就不幸患上疾病,甚至 失去生命。
    我们发现这些以后,就教导 当地的居民,在收集树汁的时候, 用帘子将罐子罩住,防止被蝙蝠 污染。简单的一个步骤,就可以 有效地预防这种可怕的 疾病,如果我们能早些 发现这些风险,就可以 挽救很多的生命。
    可是我还是想说, 错不在蝙蝠。
    野生动物身上自 古存在很多我们不知道 的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带 来危害的病原体,可是 在森林还没有被过度侵 占,人类没有过度地利 用自然资源之前,人类和野生动 物大多都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 事。其实,蝙蝠在中国古代文化 中,因为发音相近,是“福”的 象征,古代很多人的住宅里有各 种蝙蝠样式的设计。
    但如今,人口膨胀、城市化、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彻 底改变了人们与野生动物的接触 方式。消失的栖息地迫使野生动 物迁徙居住到了离人类更近的地 方,人类不断贪婪地剥削着自然, 野生动物贸易、森林砍伐……当 我们把眼光太过于集中在自身发 展的时候,就会忽略我们赖以生 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给自己带 来巨大的生命健康风险。我们常 说让野生动物待在他们应该待的 地方,请不要去打扰他们,其实 并非只是为了动物,也是为了人 类的健康着想。
    前面说到,非典是一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一点不为过。我们人 类是在与看不见的病毒对抗,与 未知对抗,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 最亲近的朋友、家人的死亡,面 对的是社会经济的重大创伤。如 果我们事先知道,不吃那一口野 味就不会发生这一系列悲剧,我 们还会去那样做吗?
    这也是这些疾病让人“惊叹” 的地方,谁能够想象,如今全球 大约369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可能都是源于一个在猎杀黑猩猩 时不小心割破手指被感染的人? 同样的还有埃博拉病毒、禽流感 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亨 德拉病毒、狂犬病毒等等,这些 病毒都会由于人和野生动物的接 触而由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
    所以,我们不得不去保护野 生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因为 只有当动物们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地 域里生活,不受人类干扰的时候, 我们才有可能减少人类和动物的接 触,才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科学家们在努力试图预测这 类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希望在发 生之前能够将它制止。但这是一 条漫长的路,我们甚至还不确定 自然界中还有多少未知的可能给 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病原体。但我 们确切知道的是,只要我们愿意做 出行为上的改变,做出正确的有 益于生态健康的决定,就能够有 效地保护我们和大自然的健康。
    希望以上我能够讲清楚一些 事情,因为我们生存在一个超级 神奇复杂的星球上,我们的工作 只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有限地去 探索自然中人、野生动物和环境 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现疾病 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把这 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通 过行为的改变,一起来保护地球 生态的健康。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相关阅读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