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电改和能源互联 网的兴起,周围越来越多的人都 在谈论这个话题:风生水起的能 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入口到底 在哪里?
记得年初在美国访问能源企 业时,在硅谷曾经碰到一个华人 女孩,她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环 境工程博士,她家里人就是电力 系统的,与很多电力系统的人一 样,父母对她有个最简单的要求: 毕业后回系统内吧。但是这位漂 亮的女博士并没有遵从父母的愿 望,毅然选择了环境工程并跑到 了美国,现在在一家光伏行业领 军软件服务公司工作。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愿意 去电力系统工作?”
她说:“我不喜欢那种封闭 的气氛,不自由,一辈子做一样 的事情,没有成就感,压抑。30 岁就可以看到自己60岁的样子。”
我告诉她:“可是你现在做的 新能源领域工作,根本就是殊途 同归。我们现在提的这个能源互 联网,就是所有电力系统专业最 后的指向。如果你还以为电力系 统工作就是画画图纸测测油样拉 拉电闸那就错了,这个专业可能 蕴藏的潜力和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根本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实 际上只有一个:电力公司。现在 叫电网公司,以后叫售电公司。 当然这个公司并非只是简单卖电, 还要卖气卖水,提供各种增值服 务。表面上看似封闭瓶颈的传统 能源行业,实际上早已波涛涌动。 很多人在问能源互联网到底谁会 最后胜出?哪里是入口?路径在 哪?
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
作为在德国从事电网调度与 新能源管理的电力从业者,在能 源转型的大环境下浸淫多年,对 “能源互联网”自然不陌生。2005 年左右欧洲慢慢开始提出智能电 网这个概念时,人们只是针对电 力网络做出更新换代的设计,而 后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出现, 对电网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产业的关注与融合,智能电网 这个概念在2009年进入中国的同 时在欧美国家内已经被更多更广 的概念填充和深化,德国在2008 年底就开始提出能源互联网这个 概念并开始了六个不同类型的示 范项目尝试,并且由联邦经济部 组织企业和科学机构在六个不同 城市完成了试点。
能源互联网,I n t e r n e t o f Energy,或者叫Energy Internet, 无论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由初 衷去揣测,呈现的都是一种试图 把各种能源形式组合成一个超级 网络的大开大合,似乎有把智能 通信(ICT)、智能电网(SG)、 智能交通(ST)等等众多智能与 绿色概念一网打尽之意。
简单而言, 能源互联网要 做的就是一件事:把能源供给与 需求侧以高度智能的方式结合起 来,“需求顺从生产”是智能电 网带给人类最直接的哲学转变, 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整 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在这 个体系之下,无论是对各种规模 用电企业的节能增效和动态需求 调控,还是对各种电源的优化利 用和调度安排,无论是石油、天 然气、煤这些传统能源的比重转 换,还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 通信网等这些新兴技术的飞速发 展,甚至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 居、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分布 式能源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 关的科技突破,乃至各国各地区 之间的利益分配,都必然会相交 于电这个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中心 焦点上。
应当说所谓的能源互联网的 出现,实质上就是适应这一消费 需求的法则:在超越最基本的数 量需求之后,人们看重的不再是 最低廉的价格,而是更加富有激 情的全方位专业服务。这种消费 心理的转变在欧美国家尤为明显, 甚至已经持续多年,但是这种转 变并不以放弃专业精神为代价。
比如德国2000年起就创立了 的一家叫做“能源大门”的能源 互联网公司,他们推出了一个在 线的能源交易信息查询和服务平 台,甚至还推出了手机及Ipad平 台的移动应用版,可以非常方便 的让售电公司或个人用户实时查 询电力交易信息和交易量、日前 市场的变化和期货市场的批量交 易信息。除此之外,重要的行业 消息,涉及电力、天然气、煤、 石油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动态和 分析报告也可一览无余。而所有 的内容产生和咨询意见都来自工 作了几十年的专家和学者,而不 是刚毕业的名校小年轻。这就意 味着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对需求 的信息管控以达到降低社会总成 本的目的是重中之重。
2000 瓦社会
当今社会,全球发展共同面 临着两大主要问题:能源短缺和 环境恶化,这两大问题导致的气 候变化更是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在世界各国积极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同时,我们是 否发现自己对能源的胃口也在一 直变大:住更大的房子,到世界 各地旅游,不断更新各种时尚产 品,而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必须 的,又有多少隐藏着能源的浪费。 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在消费多少 能量的前提下,我们也能为控制 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利用地球有 限资源做一份贡献?
为此,欧洲的科学家们提出 一个新的概念:2000瓦社会,这 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世界能 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是这个理念 提出的初衷。当许多发展中国家, 如孟加拉共和国仅需500瓦左右的 时候,欧洲的发达国家早已远远 超过了2000瓦这个指标。例如在 德国,2014年社会平均连续能源 输出在5500瓦左右,这意味着, 要实现2000瓦社会这个梦想,德 国至少要减少一半的耗能。而在 美国,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 的12000瓦。
那2000瓦究竟又是多少?2000瓦听起来似乎已经很多,但 事实却非如此。例如心脏平均 提供1 ~ 2 瓦的连续输出, 高强 度体力工作时会产生200瓦的输 出。而2000瓦的功率不过等同于 一个中等大小的烤箱。这也意味 着,2000瓦的功率乘以一年8760 (24×365)小时,2000瓦社会允许 的总耗能每年不得超过17520千瓦 时,而这其中包括了所有的能量 消耗,从吃饭到消费,从居住交 通到公共设施。
2 0 1 2 年9 月, 瑞士S i h l - Manegg(绿城)被评为世界上第 一个2000瓦生态园区。该项目推 动了集生活和工作为一体的综合 性园区的使用。园区的路上轻轨 保证了交通的便利性,独立的小 型水力发电厂覆盖了园区总需能 耗的大部分,充分实现了能源上 的自给自足。
2000瓦社会的重点并非在于 节能技术的提升或是盲目地使用 大量可再生能源,它强调的是一 种在不影响生活质量前提下新的 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可持续发 展战略下的社会理应为个人发展 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环境,并可在 社会内部形成一种聚力。2000瓦 社会的实现不是一千零一夜,但 它的实现必须靠我们每个人的努 力,水滴石穿,通过小的改变赢 得大的收益。
因此,能源转型其实也是社 会转型、行为转型,它在今后几 十年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实在是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德 国的能源转型经验可以带给我们 非常好的影响,也许不在于最后 的技术模式和实施轨迹示范,而 恰恰在于那种文化自信所带来的 社会凝聚力。
看得见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简单来讲,不管是德国的能 源转型还是各国都在进行的能源 改革和创新,坚持的都是一个基 本的发展逻辑:低碳环保和高效 利用能源。尤其在极力推动可再 生能源发展的欧洲,其低碳和环 保的发展逻辑和途径可以说和原 国家电网刘振亚董事长明确提出 的“两个替代”(清洁替代和电能 替代)一脉相承。
以德国为例,虽然近年来制 定了无数复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的法律、条文和框架,整个能源 雾霾转型涉及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 智能建筑和新能源汽车等众多层 面,其实归根结底也就是“两个 替代”要阐述的核心意义:首先 我们必须在能源消耗的整体框架 中大大提高电的比例,同时也要 在电力生产的来源中大大提高清 洁能源所占的比例。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 源的不断发展,分布式能源与随 之带来的需求侧响应在配电网端 的不断冲击,使得传统电网的使 用逻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日照 和风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对 其的深度应用需要人们在更深的 维度上对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因 此,在难度和力度上都远超上面 一般性定义的“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international connected energy network)将成为 能源互联网的更高阶段,以追求 对各种能源更大程度的充分使用。 因为如果要把最大限度的提高能 效和保证环保作为目标,就必须 要用全球化的能源观来支撑技术 上的无限发展。这一概念下的能 源互联网,把能源网络提升到了 人类最重要的互联网络层面,在 此框架下鼓励各种通信、互联网 和能源新技术的发展,同时打破 人们的地域思考局限,从文化突 破的角度促进更多合作。
全世界都没有人可以想象到 这三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 网的巨大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无数 互联网公司宣称几亿人同时在线, 任何信息可无需延迟指定推送,任 何大数据可无需采样直接无死角全 景分析,这些丝毫不夸大的技术 呈现对各传统产业形成了巨大冲 击。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样 事物能把汽车、家、单位、国家 等这些人类存在的各种坐标系,或 者手机、电视、空调、洗衣机这些 人类生活必需品等不同维度的事物 “一线相联”,去优化去组合去创 新,然后产生价值和利益。
最终这个领域要出现的公司 必须是这样:有完整的全球化团 队,以电力为基础,为新能源、 电动汽车、智能建筑等提供各种 嵌入式服务,熟练运用金融手段 和消费心理技巧来影响人们的能 源消耗,商业模式取自系统最优 而并非零和游戏。这个世界上最 顶尖的IT和电气工程师在这里工 作的唯一原因是,想方设法在一 切物理规则的限制下给人们提供 最高的能源供应水平和在线互动 交易带来最大的快感。
而能源互联网,就是保障一 切和谐运转的最重要的平台。这 就是能源互联网的博大精深之处, 而电,将以其24小时不断变换的 价格特性贯穿于中。Connection Smarts Energy互联让能源更聪明, 这一切,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