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全国NGO 大会上,绿色昆明总干事梅念蜀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介绍机构的环境信息P2P 平台——身边开发早知道,甫一下演讲台,就有NGO 的小伙伴围上去咨询,颇有追星阵势。
身边边开发早知道是一个由绿色昆明和一批来自全国的环评工程师共同发起建立的环评公示分析平台,在建设项目启动前,公众可通过它查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自己对开发建设的意见。多年的污染监督调研使梅念蜀意识到,污染落地之后很难根治和恢复,“在环评公示阶段,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 启动污染预防,撬动公众提前参与的力量”,将可能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虽然刚刚上线两个多月,但这样的环评分析贴不仅对公众大有裨益,更是方便了诸多从事污染监督的NGO 小伙伴,污染举报、公益诉讼都有了更专业的参考,绿色昆明成为公益界的环评科普智囊机构。
在此之前,作为云南省唯一专注于污染监督和预防的草根环保组织,绿色昆明已在环境教育、古树保护、滇池关爱日等方面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活动,成效显着。但梅念蜀坦陈人手有限,“摊子铺得太大,有些力不从心”,2016 年是绿色昆明成立十周年,他们有了新的规划,那就是更专业的做好污染预防和监督。“NGO 是一种职业,需要那种小火慢炖的感觉,我希望跟我的NGO 小伙伴做一个煤球炉,小火慢炖,持续发热,而不是煤气炉,大开大关。”
十年公益路,梅念蜀初心仍在,但她已从当初想当太平洋警察,看到污染现象就义愤填膺,“很不爽”, 到现在有了边界意识,放弃了很多执念,目标更清晰了。
辞去公职创办绿色昆明
梅念蜀是湖北人,毕业后她在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几年下来,她发现这并不是她理想中的环保工作。“环评是建设方出钱的,作为第三方为环境说话,很难。”她也试图给领导提过意见,但被批评“不懂事”。她开始做环保志愿者,尝试开辟更多为环境说话的渠道。
NGO 有相对独立客观的立场,可以表达监督批评的意见,“这种视角是我喜欢的,当时觉得很高大上”,考虑到湖北NGO 组织少,影响有限,梅念蜀深思熟虑后,在2005 年毅然把工作辞掉,义无反顾地奔向了NGO 圣地——云南。
因为缺乏资源和项目管理能力,一开始梅念蜀先进入了云南省环境学会做环评本职工作,工作间隙开始频繁拜访NGO 组织,到处取经,开始筹备“绿色昆明”并组织公益活动。万事开头难,组织发展面临资源、资金少等多重阻碍,梅念蜀聘请了1 位全职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工资分他一半,但因组织定位不清,职业前景不明朗,这名工作人员不久就辞职了。这让梅念蜀意识到,做好NGO 必须全力以赴,亲力亲为。“我自己都不是全职,又谈何鼓励年轻人做NGO ?”她再辞公职,专注运营绿色昆明。
环境教育、环境问题双线齐驱
后来,梅念蜀正式完成绿色昆明的注册工作,注册名为昆明环保科普协会。熟悉了昆明市环保系统,储备了一些资源后,绿色昆明申请到基金会的环境教育项目,陆续开展了外来物种调查和中小学环境教育活动。
尽管机构只有她一人单打独斗,但做环评出身的梅念蜀近乎较劲地要求自己所有的活动,要做得专业、专业、再专业。当时她争取到在昆明八所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课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普及环保知识,她广泛征集志愿者和老师, 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他们为学生授课时,梅念蜀认真地在台下听讲记录,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
虽然当时没有环境污染调查的基金会,但绿色昆明并没有回避污染调查,也开始关注生态破坏问题。
2006 年,梅念蜀发现,滇池的很多暗河被用作洗车场,私接管道,乱排污水现象严重,绿色昆明立即启动了滇池地下水调查和保护行动。从调查伊始,梅念蜀跟志愿者们就坚定一个信念:用行动做事,用专业的事实说话。他们沿滇池开展了详实的调查,与环保、水务专家进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让梅念蜀欣慰的是,经过4 年努力,2009 年昆明市在出台《滇池地下水保护条例》时,终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2008 年,绿色昆明启动了古树保护行动。彼时滇池周边很多古树被砍伐,反对声高涨,还有部分群众上访,影响很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梅念蜀选择了一种更智慧、更专业的方式:证明被砍的树是古树,将其纳入行政管理。她组织了一支调查队,队员中有农科院的专家、植物所的博士、法律硕士、纪录片导演等,很是强大。他们围着滇池一圈的144 个村庄做调查。写信给市长,促成林业局一起调查,“当时林业局领导也觉得我们的调查很专业,数据测算很靠谱”,最终促成47 棵古树挂牌,10多棵树计划砍伐的古树得以保留,工程项目因为这些树做了改道。
专注污染监督和预防
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绿色昆明的全职人员不断充实,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梅念蜀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活动很杂,人手不足,摊子铺得有些大”。更让她担忧的是,很多之前参与监督停产或整改的污染企业因缺乏后期追踪,在停产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跟水里摁葫芦一样”,此起彼落。
梅念蜀和她的小伙伴们开始反思,“所做的工作必须重视效果,我们本来力量就薄弱,必须集中回来做一件事情!”什么是他们最擅长的呢?“因为我和我的同事都是学环境专业出身,最熟悉企业污染的事情,我们的重点就回到了环境污染上。”更让梅念蜀有底气的是,绿色昆明有着诸多实战经验。
2013 年至今,绿色昆明已针对昆明市100 多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推动企业排污在线监测、信息公开及行政处罚,已成功推动各家企业履行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职责。举报并封堵了十多个流向滇池的排污口;阻止思茅滥伐森林、瑞丽河流挖沙、保护区内旅游滥开发;帮助两个工业园区周边村民搬迁……
在绿色昆明10 岁生日之时,梅念蜀和小伙伴们有了新的规划,打造服务金字塔,主要聚焦三项工作: 身边开发早知道、滇池关爱日、企业污染监督。其中, 希望改变人们与污染之间关系,能让公众“知道+ 发声+ 监督”,建立决策者和公众之间对话桥梁的身边开发早知平台,在公测期间发布的项目,已经引发了社会关注和大量转载。
没有比做公益更有意义的事
对于记者“实现当初的理想了吗?”的提问,梅念蜀淡淡回答:谈不上,只是觉得没有其他的事情比现在这件事情更有意义、更有趣。
“现在目标更清晰,斗志更强,没有过去那么多执念,过去很倔,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管好,现在, 有点放下了。”现在,她认为NGO 是一种职业,就需要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心态来匹配。
她举了个例子,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医生都是很有爱心的,但医生会做好自己的心理控制,不会因为某个病人的离世而太过于伤感,如果没有这样的职业能力就没办法去救治病人。而环境污染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的事情,但并不是负担,“对我来说, 已经戒掉这个负担了。负担少一点吧,这样轻松上路还好一点。”
轻装上阵,让她能更专注地为机构发展出谋划策, 筹措资金,争取社会资源,培养NGO 机构缺乏的中层人才,寻求更有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创造条件使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最终撬动公众参与和改变的力量。
梅念蜀深深懂得,推动污染预防监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她并不气馁, 她将绿色昆明的口号确定为:每个人都有力量。她期待未来,人人参与环保成为常态,公众参与终将释放出真正的能量。因为她深信,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