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临湘市以深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为契机,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常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大力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抓宣传教育,确立环保新理念
2016 年以来,我们继续贯彻实施新《环保法》, 大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一是做好广大群众、市民的宣传。在市委院内、京珠高速连接线、滨江产业园区设立了16 块大型户外宣传牌,在电视台和市城区中心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环保公益宣传片和环保法律法规,营造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的氛围。二是做好国家公职人员的宣传。建立了短信平台,以最新的环保政策、法律为内容,每周一向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以及企业法人发送,争取各级领导理解和支持环保工作,树立环保优先理念,增强企业法人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意识。三是做好企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建成永久性宣传标牌180 块、环保宣传栏50 个,固定宣传标语150 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开展大培训,全面提升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2016 年5 月环保局牵头组织滨江产业园15 家涉化、涉危企业进行了环境污染犯罪、行政拘留、行政强制措施等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3 场次,培训人员1000 余人。同时,在企业密集区周边村组投放了1000 个印有“保护环境、清洁家园” 标志的垃圾桶,动员村民参与环境保护。
抓环境执法,形成监管新常态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出台了《临湘市清理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摸底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工业园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着力推进工业污染排查,为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湖区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掌握环洞庭湖工业布局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了《临湘市洞庭湖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湖区周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聚集区)相关环境信息进行了调查核实,建立了环洞庭湖区工业污染源信息库;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点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以涉重金属、涉危险废物、涉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尾矿库、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在全市全面开展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分别下达整改文书,限期整改;强化环境安全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报请临湘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临湘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的原则,对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村实行环境监管区域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进一步加大了执法打击力度,强化了部门联合执法, 先后开展“零点行动”“突击行动”“静音行动”“暴雨行动”等环保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抓污染治理,改善生态新环境
我们一手抓立项争资,一手抓项目实施。2016 年临湘市共争取环境治理项目4 个,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 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3 个,争取国家资金5600 万元。同时,先后组织实施了强盛重金属废水治理、刘家坪重金属废水治理等5 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对桃矿、忠防、桃林等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
督促湖南国发、湖南比德等园区企业新增环保投入3000 多万元,新上废气吸收装置和废水处理设施, 减少了无组织废气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针对空气质量和三湾园区粉尘污染问题,督促兆邦陶瓷等陶瓷企业先后共计投入资金2300 万元,用于建设碱水除尘脱硫喷淋系统等脱硫除尘设施,搭建规范的原料棚10 万多平方米,实施厂区道路定期湿法清扫,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园区内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较入园初期明显减少,新上窑炉烟气双塔脱硫设施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60 吨。通过以上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困难与问题
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群众的需求与现实不相适应,环保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有三个难题:
设备、技术匮乏,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临湘市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和防护装备严重匮乏,人员专业水平滞后, 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如遇突发事件难以应对,处置困难。
机构设置不全,环境污染问题监管难
由于编制不足,机构设置留有空挡,因三定方案中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所以目前乡镇环保,一无机构,二无人员,导致监管缺位,群众普遍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及时有效的得到治理。
生态保护乏力,环保规划实施难
自然生态保护涉及面广,部门职责交叉,基础工作薄弱,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矛盾增多,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手段,生态保护监管难度加大,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难。
对策与建议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事业,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做到“三要”:
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企业应加大环保监测设备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投入力度。设备购置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应有计划地投入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以确保其监测设施正常运行。针对目前临湘市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技术欠缺的实际状况,配套开发适合临湘特色的应急监测系统,在完善数字地图,应急监测数据库等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库;建立特征污染物扩散模型;收集环境标准、应急事故监测案例等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应急监测水平。此外, 要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培训、考核、评价等内容。目前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上岗培训,在提高应急监测技术上下功夫,做到持证上岗,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人员素质适应监测要求。
要健全管理网络,夯实环保根基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建立乡镇环境管理网络,解决环保编制,设立环保站所,增加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统一归口管理,便于对污染问题的全面掌控和治理,以高压态势打击违法排污,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环境。
要建立三个机制,强化农村环保
一是建立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需从宏观、战略上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出科学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干部考核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村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百千工程”、生态公益林、沿江防护林建设等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部门分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环保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工作,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课题的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规划、建设部门加快推进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生活污染源处理“就近、经济、效率”的原则,确立市场化运行规划,建立区域的条块协调联动机制。
(作者系湖南省临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