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一起守住萤火虫的生命线

时间:2017-08-03 15:17来源: 未知作者:雁心

字号:TT
    5 月24 日,对于一群致力于保护萤火虫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淘宝网发布《关于野生活体萤火虫的禁售管理公告》。正是因为这个名为“萤火虫生态线”的团队三年来持续的行动与呼吁, 终于换来了飞跃性的胜利。这将成为中国萤火虫保护历程上的重要一笔,让全国的护萤志愿者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可以说,这是“萤火虫生态线”团队继2016 年切断顺丰快递萤火虫运输通道,以及推动江西赣州小布镇政府、南宁大明山管委会打击栖息地萤火虫产业链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生态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保护萤火虫?因为萤火虫是环境良好的指标性物种,同时也是生态链的重要环节。研究萤火虫15 年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学燕介绍,萤火虫捕食蜗牛、鼻涕虫等果蔬害虫,萤火虫变少,会导致我们对农药的依赖加深,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同时,萤火虫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大量地捕捉会引起连锁反应,使食物链“金字塔”松动,导致生态失衡。

萤火虫放飞等于放死
    近年来,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看到萤火虫的机会越来越少,由此催生了一种新型消费方式:看商业性的“放飞萤火虫”或者萤火虫展览。在利益的驱使下, 房地产商、景区、酒店甚至旅行机构等都在大量消费萤火虫,直接刺激了萤火虫的野外捕捉。
    很多人以为萤火虫放飞就是放生,这其实大错特错。科学研究证明,萤火虫是生态指标物种,对环境要求高,异地放飞就等于放死。那些打着“浪漫唯美”“重拾儿时的回忆”标签的萤火虫商业活动,实质是在掘萤火虫坟墓。让很多人觉得浪漫唯美的萤光,是萤火虫在短暂生命中为了求偶繁殖发出的亮光, 是这个物种延续下一代的方式。如果人为地更换环境,除了影响繁殖、减少第二年后代的数量,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当地的生物链。
    需要注意的是,萤火虫供应商常对外宣传萤火虫是人工养殖的,这是天大的谎言。研究表明,萤火虫对环境要求极高,人工培育成本高(每只10-20 元), 存活率低,目前无法大量繁殖出售。专家都难以规模化养殖的萤火虫,商家却能每天输出上万只,这么多萤火虫从哪儿来的?答案是野外捕捉。“萤火虫生态线”调查发现,有工商注册的养殖场打着人工养殖的幌子进行野外捕捉和收购,江西赣州、广西南宁、云南景洪都有这样的萤火虫养殖场。那些被捕捉和收购的萤火虫,大多数被卖给商家,进行各式各样萤火虫展览或放飞活动。
    据“萤火虫生态线”的志愿者统计, 2016 年,共有96 家淘宝店铺销售萤火虫, 最高的月销量可达1225 万只;5 月到10 月,举办萤火虫商业展览的城市有74 个, 总场次共计121 场,约600 万只萤火虫因此丧生。

三年行动挽救百万只萤火虫
    针对爆发式增长的萤火虫商业活动, 从2015 年夏天开始,“萤火虫生态线” 团队多次前往江西、广西等养殖场所在地进行调查。通过努力,团队最终摸出“农民捕抓—虫头收购—商家发货—公园、景区、商场、房地产商等机构展出”的利益链条,并联合各地伙伴成功阻止了北上广深及长沙等地的多个萤火虫展览、放飞等商业活动。
    2016 年,“萤火虫生态线”在2015 年对萤火虫养殖场实地探访的基础上, 全面深入地调查萤火虫淘宝销售情况。团队成员对店铺信息、销售数据和运输方式展开调查统计,并分析活体萤火虫的购买人群,购买萤火虫的时间趋势变化和买卖活体萤火虫的空间分布情况。调查发现,江西宁都是国内活体萤火虫的最大输出地。随即,“萤火虫生态线” 与南京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协作切断顺丰运输萤火虫的通道,并将工作重点放到江西宁都的捕萤调查,最终推动宁都市小布镇政府持续打击萤火虫利益链。
    今年四月中旬,第一场萤火虫商业展览在广州拉开序幕,随着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的陆续到来,萤火虫商业活动出现小高峰,全国23 座城市已经或即将举办28 场活动,数百万只萤火虫命悬一线! “萤火虫生态线”召集全国各地的萤火虫守护者,向当地林业部门、公安部门举报,与媒体合作报道,向公众呼吁…… 目前已经成功阻止了9 场萤火虫商业活动,挽救了上百万只萤火虫的生命。
    在挽救萤火虫的过程中,幸运的是, 团队经过多次向阿里巴巴呼吁停止淘宝网活体萤火虫买卖,终于得到了积极回应——淘宝网宣布禁售活体萤火虫。任重而道远的是,淘宝交易只是萤火虫销售的一部分,很多大订单仍在通过私下沟通专车运送完成交易。
    现在,国内萤火虫保护的氛围愈加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对萤火虫商业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我们的工作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今年4 月下旬,萤火虫国际年会在台北举行,“萤火虫生态线”与中科院    昆明动物研究所的萤火虫研究团队受邀,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萤火虫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引起与会各国专家的关注。
    我们有信心一起找回童年的萤火虫, 愿更多人都能在生态良好的自然中与萤火虫不期而遇,留下美好的记忆。
    (作者系传统公益研究社群发起人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