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丁文广:知行合一,逐梦生态文明

时间:2017-08-03 16:19来源: 未知作者:黄春桥

字号:TT
    “我们在享受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食材、能源、衣物和美丽的同时,对自然的最好回馈就是敬畏自然。”丁文广经常这样说。
    这位被称为“陇人骄子”的兰州大学教授曾放弃了加拿大的优越工作,毅然选择回国,他说“选择回国,就是感恩, 因为感恩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国机会非常少的情况下,国家资助我出国学习,就是希望我能按时回国,为国家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我若背弃了出国前的承诺,就是一个不诚信的人。诚信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怀着这份感恩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贫困地区,一边潜心科研,一边积极投身到生态扶贫的第一线,知行合一,辛勤耕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甘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之中, 践行着他的生态文明之梦。

在他人的疑惑中坚持自己的方向
    丁文广所在的学院以基础研究为主, 自然地理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领先。但他从事的领域是跨学科研究,人文与自然科学交叉,以应用研究为主。在一个以基础研究为强势的学院做跨学科研究, 属于弱势,往往不被别人理解。但他坚信, 环境科学就是要将理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包括生态退化、贫困、灾害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他在别人疑惑的目光中坚持着自己的方向。
    2003 年初,丁文广在甘肃选择了生态脆弱、贫困严峻、少数民族比例高的平凉市崆峒区回族聚居的贫困乡村作为实施“绿色母牛银行”的试验区。他多年如一日,从未放弃,因爬山涉水,他走断了两双鞋;为了不让额外的社会服务工作影响教学科研,他只在春节短暂休息,其他节假日几乎从未休息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坚持,终于成功探索出了“绿色母牛银行”扶贫模式。
    “绿色母牛银行”的运作模式是由丁文广带领的团队向各个公益基金会和政府部门申请项目资金,采购良种基础母牛,无偿提供于贫困户。但因贫困村的农户较多,项目资金不能满足农户的所有需求,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和透明的项目管理理念,于是在项目村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组建包括村委会成员在内的项目实施小组,共同进行需求评估和项目设计,再将贫困村的农户以公开选举的方式分为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团队先给每个特困户无偿提供一头良种繁育母牛,生产的牛犊长到6 个月后, 再由第一批项目户将牛犊无偿提供于第二批项目户;第二批项目户的牛犊长大后生产的牛犊,再依次滚动到第三批农户。贫困户作为无偿接受母牛的前提条件是他们每户自愿种植2 亩苜蓿、2 亩林地,这种“母牛滚动”发展模式,既保证了让最贫困的人群先受益,又照顾了条件相对好的农户,最后达到整村受益的目标。一头母牛使三户贫困户受益, 而且改善了至少12 亩生态环境。
    这种模式以扶贫作为切入点,为生态保护注入了动力,而且培育了农户助人互助的传统道德。丁文广将这种模式总结为“母牛滚动发展”,为了通俗易懂, 让农户更容易接受,简称“绿色母牛银行”,即母牛是贫困户发展增收的“银行”, 而草地、林地及后来为农户无偿提供的沼气池、太阳能设施和节柴炉是贮存碳汇的“银行”。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清水岭村是“绿色母牛银行”的第一批示范村, 项目于2003 年初开始实施,到2006 年已经顺利完成了三次滚动投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最初的项目户已经由当初的一头母牛发展到现在的20 多头母牛, 农户种植草地1090 亩,林地(刺槐) 2000 多亩,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巨增,居住环境已由窑洞迁入砖瓦房,农户普遍购置了拖拉机等农具,而且生态环境显着改善,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山村,“清水岭”的绿色梦想得以实现。因项目效果显着,团队又通过申请(香港) 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的项目资金,为农户无偿提供了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和节柴炉,进一步巩固了造林成果,减少了CO2 排放。同时,养牛数量的增加, 提供了更多的有机肥,农户用有机肥取代了化肥; 牛粪等沼料经沼气池发酵,为农户提供了沼气清洁能源,沼液和沼渣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安全的有机肥料,沼液代替了化学农药,不仅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充分发挥了循环农业的特色,促进了生态恢复、旱灾风险减少、农户经济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
    据统计, 从2003 年至今,丁文广已经在甘肃省的项目区资助贫困户良种母牛5770 头,太阳能灶3000 台,太阳能热水器1200 台, 节柴炉1600台;农户种草面积达到13010 亩,林地 12195 亩。牛粪年产量达到34620 吨,代替化肥24729 吨,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60 吨;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炉减少CO2 排放12047 吨;种植刺槐等生态林每年的固碳量可达到960 余吨;养牛种植苜蓿等草地每年的固碳量可达247 余吨。
    甘肃省“联村联户”扶贫项目启动以后,“绿色母牛银行”扶贫模式在平凉市进一步推广,又通过甘肃省“双联办” 将该模式向全省推广。2015 年“精准扶贫” 行动开始后,该模式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应用。丁文广教授的“绿色母牛发展银行”扶贫模式目前已向甘肃省各市(州) 推广普及,十多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四十多万亩生态得以恢复。丁文广也被贫困户和媒体亲切地称为“扶贫教授”。

倾情关注西北生态保护与发展
    丁文广不仅在生态扶贫方面干实事、办好事,而且始终挂念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2013 年4-6 月,他带领团队沿着正在施工建设的“兰新高铁”评估工程建设项目对荒漠草原的影响。他多次前往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山丹县,酒泉市清水镇、玉门县、瓜州县、柳园镇及嘉峪关市,随机选择评估区域,依据《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铁路施工造成的草原生态破坏进行了调研和评估,之后在大量事实和依据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项目施工建设对草原的影响评估报告》,报告随后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长、副省长批示。最终,相关公司拨出数亿专款, 使一万多亩受破坏的草原生态环境及时得到恢复。
    “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阻力是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和贫困,传统的GDP 考核模式和理念不能有效解决灾害频发—环境退化—贫困之间的恶行循环。”丁文广说,“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阻力,关键是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提出的‘八个着力’。”2010 年, 在大量研究基础上,丁文广教授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 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八个着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耦合模式的主要论点为:经济贫困是“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体现, 经济贫困是“生态退化—灾害频发—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Externally Motivation Power, EMP),环境退化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灾害频发是环境退化的直接结果, 而社会经济因素及人为因素是经济贫困的主要导因。具体地讲,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的政策体制及决策管理系统是贫困危机的内部驱动力(Internally Motivation Power, IMP)。因此, 要消除EMP 对“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 中贫困、生态退化及灾害危机的消极影响,就要消除政策体制及决策管理系统(即IMP)对贫困的负面影响, 这样才能打破“灾害频发— 生态退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而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循环。适当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将有助于“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的形成。这个模式,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共耗费了十多年时间。他从1997 年开始在世界银行贷款甘肃项目办公室负责“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国际发展机构参与性发展理念为丁文广以跨学科的视野关注生态、扶贫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14 年,丁文广受环保部和国务院扶贫办邀请,赴北京参加研讨会,专门讲解了“耦合模式”。这个模式成为“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前的成功案例之一, 上报国家决策部门,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有益参考。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丁文广教授提出的耦合模式为经济绿色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做好“伊山伊水”,服务好“一带一路”
    在不牺牲生态环境代价下,解决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问题是甘肃贫困地区面临的难题,为此, 丁文广教授在甘肃省民政厅注册了专业的公益机构——“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伊山伊水”,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态文明理念:“山”“水” 代表生态环境,“伊”蕴涵着美丽、治理的意思,同时体现了伊斯兰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伊山伊水”就是通过善待自然、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美丽山水的目标。中心始终坚持的TAI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Impact, 即透明、问责和影响力)管理理念是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撬动公众力量和发挥智库作用的核心竞争力;透明,即管理透明、财务透明、项目运作程序透明;问责,即向捐赠者负责、向受益人负责、向中心的品牌负责;影响力,以最小的公益成本,获得最大的项目产出,实施有影响力的项目,示范推广可复制、有价值的项目机制和模式,搭建社区与各级政府和公益发展机构良好沟通、有序发展的平台。他们长年与底层公众接触, 通过项目与弱势群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能够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最可靠的数据、最有说服力的案例,这些为他们从事智库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可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丁文广教授认为环境智库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作用, 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的智库管理模式。只有倾听不同的声音,才会有更合理的决策。所以,政府要加大对环境社会智库的资助力度,为社会智库创建参与决策的平台和机制,建立公开、问责的咨询服务机制,购买社会智库的服务。社会智库的有序发展,是促进中国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
    丁文广教授认为甘肃是“一带一路” 的黄金区段,占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40%,计划通过项目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例如,他们的清洁能源设施(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灶、节能炉等)、生态农业项目(包括旱作农业)和沙漠化治理等,都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他们正在通过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与“一带一路”国家联系,计划开展上述方面的合作, 打造“一带一路”民心项目,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由于在生态保护和公益发展领域的突出贡献,丁文广教授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5 年度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2015 年度全国社科联优秀学会工作者”、“第四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20 多项荣誉,并成为“2014-2015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4 位候选人之一。这一项项荣誉诠释着一个生态文明研究者和践行者的知行合一,诠释着他对生态文明事业的爱与执着!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