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猫盟成长史

时间:2017-09-18 10:36来源: 未知作者:黄巧雯

字号:TT
    问起猫盟的粉丝,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我们的?
    有人会说从三北大猫的博客,2009 年就开始追到现在;有人会说从猫小昭的设计,从2013 年到现在;还有从别的媒体上看到报道路转粉的, 然而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答案仍是来自2016 年“给豹子买牛排”的腾讯公益筹款。
    猫盟的发起人大猫(宋大昭)曾用不同的语气说出同样一句话:我们一直在做一样的事情, 但是2016 年筹款之后,才开始有人说我们做得好。语气先是不解,而后是感叹。传播对公益机构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拂去传播的影响力,猫盟究竟是怎样一个公益组织?

2013 年之前:因豹而起 从生态爱好者到保护者
    组织的核心是人。猫盟的特殊就在于团队中的所有人都是生态爱好者。灵魂人物大猫,最开始只是个单纯喜欢豹的少年,就像男孩对冷兵器的迷恋一样。而由模糊的本能变为具体的喜爱, 始于秦岭。
    他人生的头十年,长在那里,每天推门所见都是绿得发黑的林子,放了学就听邻居叔叔说打猎故事,“黑熊会藏在石头缝里”“上山打猎撞见豹子,特别好看”……一颗种子就在潜移默化中开始萌芽:他希望可以和林子里真正的大猫为伴。
    成年之前,他就在白纸上描描画画;成年之后, 在八竿子打不着的现实世界里,他泡贴吧看资料,直到2008 年一头撞进师傅王卜平的三北猫科(山西和顺当地的公益组织),进山找痕迹装相机,与金钱豹发生了实实在在的交集,种子才终于落入了丰厚的土壤,抽枝拔节。
    让他转变的时刻发生在2009 年冬,他当时还是三北猫科的志愿者,北京师范大学的冯利民博士(现在已经是副教授)找他畅聊了一夜:“我知道你在野外找金钱豹,我也在做这件事,在中国,这些野生动物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必须有人来做点什么。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起来做,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再不掌握这些机会,我们热爱的这些东西可能就要消失了。”这番话击中了大猫。
    彼时,在2010—2012 年的三年里,大猫逐渐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除去截然不同的本职工作,大家的骨子里都是生态爱好者。他们喜欢把自己扔进山里,听风听雨,听落叶飞花,听鸟啼虫鸣,享受自然中让人愉悦的安静。他们更具备匹配山野的能力—— 沉着的心,明亮的眼,良好的体能以及足够强烈的热爱。
    2008 年第一次从山西回来,大猫就买了红外相机,和老蒋(蒋进原)或独自在北京周边进山拍动物找豹子。为了拍蝉的羽化,鹳总(万绍平)可以在夏夜的树下守一个通宵,哪怕被叮得痛痒难耐。为了摸清东北虎豹,冯利民可以连续八年,跑遍近两万平方公里,三千个相机点位全部都了然于心。明子(崔士明)懂动物懂植物,跑山快得比当地向导都厉害。他们一起进山,断过腿, 彼此了解,抱着一种“做保护也不一定活不下去”的想法,终于在2013 年拍了板,共同组建了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的专职团队,即猫盟。
    从生态爱好者变为保护者不容易, 这意味着大家要考虑柴米油盐过日子的事了;不仅自己要活下去,还要完成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而保护中妨害的利益关系也有可能直接造成小团队的停摆。
    在保护这场战争里,大猫曾把猫盟比作前线的战士,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成为利益的炮灰。但现在不做,以后恐怕连做炮灰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平均年龄三十五六岁的创始人们“落草”了, 不带迟疑。

2013—2016:终于知道怎么“站着”做保护了
    2013 年,猫盟初创,预设了组织的两大长期项目:一要守护好山西的华北豹,保住王卜平前辈开辟的“江山”, 并以此为蓝本摸索、积累本地化保护的经验;二在中国版图上找齐12 种中国野生猫科动物,摸查“中国野猫们”的现状。两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 光靠几个人的志愿付出远远不够,必须生出“造血”的能力才行。
    刚开始,大猫他们去申请各基金会的项目支持,阿拉善SEE 的“创绿家” 是最早伸出橄榄枝的。除此,他们还尝试接商业动物调查、商业拍摄项目来反哺保护。后来,设计能力超强的小昭也被拢到麾下,猫盟又多了一条设计销售产品的造血之路。但是,两三年下来, 一通算账,却发现财务依然捉襟见肘。
    曾以为能盈利的商业调查和拍摄工作,一番跑转下来,我们发现实打实的野外调查所耗不菲,刨除掉设备、人力的成本,单一项目的利润堪比纸薄;而人力不足又使“薄利多销”成为了不可能的事。
    曾以为能快速造血的“周边经济”,也因为人力不足使得后期营销及客服成为了业务发展的短板, 两三年下来,不计库存成本,产品的盈利实属杯水车薪。
    再加上申请的基金会项目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一一投入保护项目地后,刨除掉做保护的刚需,可用于团队管理和扩张的,几乎没有。
    因此最开始的三年,猫盟的几位大叔都没有领过工资。
    在灰头土脸的开创期,谁也没太在意,一根转折的线于2015 年悄悄埋下, 并于2016 年发力,挟护着猫盟走出了暗涌丛生的瓶颈期。
    2014 年末,阿拉善SEE“创绿家” 项目的负责官员跟大猫说,你申请一下“劲草”吧,没准能行。大猫有点蒙, 凭感觉,如果说创绿家是天使投资,那么劲草可以算是同一基金会合作孵化的A 轮投资。无论如何,冲着对阿拉善的信任和真金白银,劲草这艘船,猫盟努力了一把,还是上了。
    比钱更早降临的,是劲草导师群。陈志忠、梁伟山、郝扉和张媛是为“劲草”猫盟钦点的导师,他们的使命是, 为“劲草”出谋划策、给予企业家角度的指导和力所能及的资源协助。刚开始, 大猫还是有点蒙,不知道关系该怎么处, 也不知道该寻求哪方面的帮助。见此情景,陈志忠凭借企业家所擅长的经营直觉和满腔热情主动出招:先别想得太多, 2016 年先做品牌,公众筹款也要做起来。
    然而怎么做?猫盟的大叔们会找豹子,却并不擅长于此。
    破局的动议来自导师张媛,阿拉善基金会合作发展中心总监。2016 年3 月, 正值《疯狂动物城》热映,一时间,动物第一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张媛提议:“借这个东风,你们不如尝试一下众筹?你们没有公募资格,但是阿拉善有,可以做认领项目的基金会。”最后, 在阿拉善的鞭策下,我们在79 天内为两个项目地的豹项目筹了34 万元。
    众筹项目上线第二天,三位大叔出发去山西,路上,对众筹不抱期待的鹳总一遍遍地刷着项目页,看着上面飞涨的金额,鹳总特别感动,眼睛也亮了: “原来保护这事公众是愿意买单的啊。” 众筹期间,大猫也豁然开朗:“筹款不是化缘,而是有效的大众传播,既可以借助人际传播突破科普的壁垒,还可以成为造血的另一条路。”
    也因为众筹时的传播,企业家导师们对猫盟的认同和了解也越来越多。随之,在导师陈志忠的推荐下,“华北豹保护” 项目还进入了阿拉善基金会华北中心的大盘子;今年9 月,山西中心成立,太原的企业家导师梁伟山也力荐山西和顺的华北豹保护成为其中的重点项目……悬在猫盟头上的生存危机,正一点点地解除, 而一个思路也渐渐清晰:或许,心无旁骛地做保护,就是最好的经营。
    如果说,我们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自然之道如其所是,那么最终,我们也发现,唯有在现实的疾风中如其所是, 坚守住最根本的热爱和初心,其余的一切,才会循迹而来。

现在即未来:与中国野生猫科动物同行
    7 月10 日,猫盟刚刚完成了2017 年的公众筹款项目“修复荒野, 带豹回家”43.9 万的筹集目标,酝酿八年的“带华北豹回家”项目终于有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这次,我们打算以豹之名,修复华北荒野,并且借这个机会,好好做做华北荒野的生态摸底和科普教育,有些事,总得有人先去做,而这恰是猫盟对于华北豹保护最终极的梦想。
    而在野生猫科动物调查领域,猫盟只差丛林猫的拼图了。在调查过程中, 猫盟也慢慢发展了四川新龙、云南西双版纳另外两个项目地。
    对于山西项目地已鉴别出的16 只成年个体的华北豹种群,我们已经实现了实时的掌握和保护;雌豹繁殖成功率超过50%;三年来鉴定、赔偿华北豹肇事案件87 起,2013 至今,项目地没有一只豹因吃牛再被毒死;当地政府终于认可了我们的工作,并作出了接盘“生态赔偿”的工作计划。
    当保护进入第四个年头,我们将尝试着建立自己的保护基地,尝试着建立紧张认真团结活泼的志愿者体系,让大自然成为更多人的敏感带,让更多生态爱好者有更多机会成为坚定的保护者。
    从来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最靠谱的方式,是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此时此刻,我们就像疾风中的劲草,但未来, 仍将有更多劲草与我们同行,为了守护心中的荒野,只争朝夕。
    (作者单位: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