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30 日,英国与欧盟就脱欧问题开始了第三轮谈判,会议称双方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困难重重的谈判让人不禁想起去年英国公投脱欧的情景。谷歌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少英国人居然在不清楚什么是欧盟、欧盟有哪些国家这种基本问题的情况下就投票支持了脱欧,更谈不上了解脱欧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由此可见,让一个具有一定专业门槛的话题为公众所熟悉和关心绝非易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众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喜人的进步,然而距离比较理想的状态仍有很远的距离。就拿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个非常重要的保护手段为例,尽管我国与欧洲隔着大陆和海洋,知道欧盟的人却绝对比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人多得多,这种陌生不独在中国。盖勒普2007 年的一个调查表明,34% 的欧洲民众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另外的30% 即使对此有所耳闻,但是对它的意思却一无所知。即使经过了2010 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情况也没有多大改观。在这种情况下,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必然是困难重重。
那么该怎么扭转这种不的利局面呢?一种说法是,要继续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和内涵的科学普及,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意义的宣传,引导更多人认识和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可操作性十分令人怀疑。移动互联时代让每个人以前所未有的便捷推送和接收信息,同时自己也被信息包围得密不透风。公益性的科学专业信息在传播端竞争不过各种以利益驱动的信息源;在受众端也不可能比生活信息、时事政治、励志文甚至精心设计的广告更能吸引眼球。
新媒体时代,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是媒体竞争的核心。就像那句“你的外表决定了我想不想了解你的内在”,除去与目标受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所有信息无论如何精致、高档、有意义,能首先吸引注意力才有后话。近日,圆明园割芦苇影响当
地鸟类繁殖一事见诸报端,读后发现其实去年就发生过同样的事,但一直没有引起很广泛的社会关注。而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无论是栖息地被侵占破坏还是新降生了幼崽,大熊猫种群的命运总能牵动广大国人的心弦。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大熊猫足够的萌,萌得全世界到处是它的迷叔迷婶迷弟迷妹。再想想为什么金丝猴、丹顶鹤、东北虎能在数量众多的珍稀物种当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最多的声援和支持,而濒危的昆虫明明有成千上万种,可就是享受不到同等的待遇,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一些动物们或漂亮可爱或威猛帅气的气质吸引了人,人们感到它们的逝去是如此可惜,才会主动站出来呼吁和行动,以阻止这种悲剧发生。
对每个人来说,生物多样性这笔天赐的财富是如此广泛和巨大,却又是潜在和难以察觉的。笔者本人曾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院所举办的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坦白地说,那之后不到半年, 我就完全忘记了生物多样性那抽象的定义和内涵,不得不翻书温习。做环保宣传工作的我真的很难想象,只要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去普及这个概念,就能让大众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记在心里。
作为抽象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永远不可能长成大熊猫似的一脸萌,但我们可以让生物变得更有趣。“颜值即正义”听起来有点不公平,但爱美就是自然规律。就像震撼人心的《星球大战》能让宇宙飞船、机器人和光剑成为饭后谈资,欢乐爆笑的《生活大爆炸》能让更多的女孩想找个科学家做男朋友,只要能不断地使大众发现生物的可爱,体会生命的顽强,了解生态系统的无比精致和壮丽恢弘,就能激发人们与生俱来的守护美好事物的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进行的投入也就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声援。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