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战略环评:提升“一带一路”绿色影响力

时间:2018-03-13 15:50来源: 未知作者:徐鹤 黄妍莺

字号:TT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 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旨在通过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五通)将中国同全球紧密相连。“一带一路”覆盖区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9%,人口的62%,居民消费的24%,GDP 的31%。预计到2050 年,“一带一路”区域将贡献全球GDP 增长的80%。然而,“一带一路”作为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风险。
    当前,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共同需求,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环境保护部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6)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开发战略及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

“一带一路”实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带一路”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环境敏感度较高,投资活动存在着较高的环境风险。
    首先,“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环境复杂。“一带一路” 区域包括了世界上所有最高的山(海拔超过8000 米), 囊括了60 多条超过1000 公里的河流。海拔高度的快速变化造就了多样的气候条件和极端环境。其次,不匹配的资源分布。“一带一路”区域拥有可用于经济增长的丰富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匹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土面积不到世界40%,人口却占世界的70% 以上;该地区境内年水资源量只有世界的35.7%,但年水资源开采量却占世界的66.5%;该区域中有不少国家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其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次,“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着共同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 荒漠化,空气、水、土壤、海洋污染和多种自然灾害。“一带一路”区域有世界39.1% 的哺乳类物种、32.2% 的鸟类、28.9% 的鱼类和27.8% 的高等植物。这些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80% 以上。这些挑战在耦合系统中引发了负面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
    我国对海外投资项目环境管理有待加强。我国“一带一路”投资集中于两高一资及环境敏感度较高的行业, 例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采矿、砍伐等行业,需要更加重视对海外投资的环境规制,对在东道国投资的环境行为需要有力且长效的约束和引导。此外,也我国部分对外投资企业对国际通行的“赤道原则”(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目的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需更加重视,尤其要关注环境责任问题与海外投资项目间的安全风险问题。
    东道国的环境规制对我国的投资行为造成绿色壁垒。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项目,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投资风险日渐加强,甚至出现了个别因环境问题而被迫叫停的案例。加之一些国外媒体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以担忧环境安全为由所营造的负面舆论,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的境外投资项目增加了难度。

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环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战略环评,有助于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为从源头保护资源环境,投资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由项目环评上升至战略环评层面。如果我们的海外投资行为仅依照东道国当地的环评制度,开展项目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注重整个决策链的末端,这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也不能指导贸易投资的发展方向,更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累积影响等。
    相比项目环评,投资战略环评,能够有效地依照东道国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的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 以保证对外投资战略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次,有助于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实现对绿色壁垒的真正跨越。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环境和生态风险突出,沿线国家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有限,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境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亟需在多个层面强化对外投资战略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预警和防范,指导企业海外投资的产业选择,全面整合和提升对外投资企业实施的生态环境保障能力。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支持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相关条款的设定, 实现对绿色壁垒的真正跨越。
    此外,有助于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一带一路”绿色影响力。
    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因环境问题多有摩擦, 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当中, 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环评程序,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引导企业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对外形象。为我国对外投资战略的国际形象添分,有利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提升“一带一路”绿色影响力的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绿色“一带一路”实质就是建立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共同体。这需要各方凝聚共识,应特别注重国际投资过程中的跨界环境影响,借鉴国际上跨境环境管理模式,通过区域联动合作机制建立“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在兼顾效率的前提下,需要引入并构建相对高标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控体系。接轨国际环评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产业准入方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环保标准体系,发扬战略环评的中国特色,提升中国投资声誉与“一带一路”绿色影响力。
    第二,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环评试点项目。
    “一带一路”战略环评要抓住优先领域、优先国家和地区,关注敏感领域、敏感国家和地区。加强“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对“一带一路”倡议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战略环境评价,针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出保障措施。探索开展基于“预警+ 保障”模式的“一带一路”战略环境评价, 识别“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风险分级和分类, 探索制定和发布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鼓励、允许和禁止目录,辅助和指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
    第三,完善投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方分析。
    利益相关方分析是战略环评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利益相关方分析,能够有效地开展公众参与,识别出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先评价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环评, 应将利益相关方分析贯彻到环评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增大利益相关者主体和类型,更新和改进环境社会问题清单,探索不同组类利益相关者对环境影响看法不同的原因,通过同利益相关方分析的交流反馈,不断补充和完善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作者徐鹤系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妍莺系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 )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