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风光旖旎的海南三亚, 满是圣湖神山的青藏高原,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祖国的大好河山,怎不令人心潮澎湃?
山更幽
祖国河山如好友。我愿意享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快乐,不希望山地植被稀疏,泥石流泛滥。记得看过一则报道:一位山村的老支书,带领村民排除艰险,保护水土,坚持退耕还林,把山林看成自己的孩子,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让荒山树林蓊郁,环境幽美;三十年,村民依托林业采摘和旅游业,生活富裕。
让山更幽,一个好办法就是退耕还林。造林、种草、植被保护三者互相结合,使责任、权利、利益三者挂钩,将水土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人,承包到户,加强管控。百姓乐在其中,获得实惠,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高山巍巍,我希望那儿永远风光旖旎,生机葱茏。
草更绿
心中有绿洲,就能享受如茵的美景。在祖国的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人迹罕至的荒漠,占我们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那儿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沙丘绵延,狂风肆虐。
怎样改造沙漠?竺可桢爷爷用《向沙漠进军》做出了回答:栽种储水、耐风寒的植被树木,加强土地的保湿。早在几十年前,解放军叔叔在天山南北,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沙漠风力强大,栽种植被也不容易,要讲究科学。沙漠湖水可用日光照射,使水蒸发,取得蒸馏水,供人使用。
沙漠纵横,我希望那儿变得水草丰茂,牛羊成群。
水更清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让人痛彻心扉。如今,很多地区关注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指标, 成为约束性指标,成为刚性指标。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不再只是停留在民间或个人口头的呼吁。让每一个单位降低能源消耗,工业单位降低用水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环保与能源利用,这三者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和优化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恶化的风险,环境必定会越来越美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徜徉于田园风光,在岁月静好的清寂里,即便是机器隆隆,车水马龙, 高楼林立,却依然可以在繁华中,吟咏宁静和谐的诗篇。
江水奔流,我希望那儿永远沙鸥翔集,天蓝水碧。保护水土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