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夏堃堡:写在环境文学边上

时间:2018-04-23 10:02来源: 未知作者:黄春桥

字号:TT
    “我热爱文学,写作使我快乐,一路走来,我的文学梦从未泯灭。”夏堃堡精神矍铄。他说沉浸在写作中是愉快的,轻松的,是自由的。
     作为一名资深环境外交官,夏堃堡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纵横捭阖的环境外交舞台上,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参与并亲历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内国际环境大事,将其一生献给了保护全球环境的崇高事业。他既会用流利的英语开展环境外交,也善用亲切的汉字表达环境情怀。他就是这样一位环境外交官,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如今, 他年事已高,却依然笔耕不辍。

江南少年,与文结缘
    夏堃堡出生在上海苏州河畔,但他的童年是在江苏常熟长江边的乡村度过的,记忆中的乡村河流清澈,鱼虾成群, 质朴的人们与美丽的环境深深烙在了他的心田。不知是自然环境的塑造,还是天生的才情,他对文学情有独钟。
    1954 年,夏堃堡小学毕业,考取了上海市和平中学,并被挑选为少先队大队长。20 世纪50 年代,那是一个许多青年学生把文学当做梦想的年代,“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座右铭。夏堃堡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发烧友”。他当时加入了学校组织的文学爱好者小组。1955 年,作为少先队员代表欢迎苏联海军舰队访问上海,老师要求学生以此欢迎活动为内容写篇作文。夏堃堡的文字才情开始显现,他以诗代文,作品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并发表在当年的《展望》杂志上。夏堃堡和平中学的同学、前《文艺报》编审、作家、文艺评论家包立民2010 年5 月17 日在一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中回忆道:“他(夏堃堡)读了很多书,包括鲁迅、巴金、赵树理等很多老作家的书,还有《红旗谱》《苦菜花》《青春之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林海雪原》等小说…… 他写了篇《青春之歌》读后感,得到了老师好评,也因此在全市读书活动中被授予‘鲁迅奖章’。”
    1957 年,他进入上海市甘泉中学读高中。当年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教授的仓道来在《难忘的岁月》一书中回忆道:“夏堃堡的作文是非常优秀的,他写的一篇《冰棍》的作文,在全班作为范文宣读。”
    少年时代文学的种子就这样播下了, 他梦想当记者当作家。他高中毕业时填写的高考第一志愿就是人大新闻系,但后来阴差阳错成了环境外交官,从此, 便与“环境”二字再也分不开了。
    1981 年,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了东非的肯尼亚,回国后写了一篇题为《内罗毕天然动物园漫游》的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中写道:“在这里观看动物, 同在北京动物园观看动物的滋味完全不同。人坐在汽车里失去了自由,而各种动物却可以自由自在地,或昂首阔步, 或展翅飞翔,或追逐嬉戏,或静卧歇息。” 清新质朴的语言,将大自然的美丽、野生动物自由的天性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他先后在原国家环保总局担任国际合作司司长,在联合国环境署担任能力建设部主任和驻华代表等职,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忙碌。即便如此, 他还是陆陆续续地写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散文,发表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环境报》等报刊上。
    1995 年11 月,在山东威海举行国际环境文学研讨会。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作家高桦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许多中国作家以及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外国作家出席。夏堃堡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文学家与环境家的联合》的发言,得到好评。他与王蒙、张贤亮等作家进行了探讨。他回忆道:“我听他们讲文学,他们听我讲环境,我们一起探讨环境文学。” 这次会议进一步唤起了他的文学梦。

行万里路,着万千言
    时光飞度,荏苒而过,2004 年夏堃堡正式退休,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有时间和精力来专心追寻他的文学梦了。
    2009 年12 月, 时隔五年, 夏堃堡的第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环境外交官手记》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共46 万字。这本书讲述了作者20 多年环境外交生涯中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国际环境合作活动中经历的一些有趣故事,呈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环境外交官的独特风采。此书出版后受到好评。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当面对夏堃堡说:“你这本书写得很好。”作家包立民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文章称赞它“文字流畅生动,内容丰富多彩, 可读性很强。”2011 年1 月这本书第二次印刷。
    夏堃堡的第二本纪实文学作品《环境外交官纪事》于2016 年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书的姊妹篇,从参与创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到创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他继续追忆在第一本书中没有讲完的绿色人生故事。
    两书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受到环保界人士的欢迎。原环境保护部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多位年轻朋友发邮件给夏堃堡,称赞此书写得好,说受到很大教育和激励。原环境保护部一位干部在邮件中写道:“书中有不少您为人处事的心路历程,以及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细细琢磨,对我而言, 这是很好的教科书和行动指南,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很少有人像您这样认真记述人生中有意义的每一个事件和人,看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后来人架起了认识历史的桥梁……”
    最近,夏堃堡的《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和《绿色之旅三十年》两本书同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延续了以往两部作品纪实体风格,记述了作者三十余年在联合国环境署任职期间和在此前后在环境署框架下开展的环境外交和国际环境合作活动, 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曲折。本书还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对联合国机构, 尤其对环境署以及它们的决策方法和程序作了介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当代着名作家何建明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说:这部书“渗透了各色各样的动人故事,生动、独特和鲜为人知,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在《绿色之旅三十年》中,从非洲的内罗毕联合国大院到亚洲的曼谷风情, 从欧洲的万国宫到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篇篇散文,一幅幅照片,将行走世界的奇遇,见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一路思考的所得展现在读者面前。着名编辑家、作家、原《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崔道怡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本书“既是科学的着述, 又是文学的读物;既是知识的课本,又是艺术的画廊。”
    十几年间,煌煌百万字着述,夏堃堡身体力行地将自己对环境的热爱,对文学的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本书出版两年以后,他曾身患重疾。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下,经过五年,他的身体逐渐康复。此后,他又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写作, 又出版了两本书。写作于他而言就如良药,他享受着笔下千言的无穷欢乐。

绿色一生,谦卑前行
    “我年轻时喜爱文学,曾梦想当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回首过去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我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而为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略为美好作一点微薄贡献而骄傲……我的一生是绿色的一生,我的一生是一本书。”俯仰天地, 追怀人生,他无愧于心,他在书中给了自己这样的评价。
    其实,他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他是原国家环保总局首任外事办公室主任和首任国际合作司司长。原国家环保总局首任局长、全国人大环资委首任主任委员曲格平评价道:“夏堃堡为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国际合作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他曾任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副主席,是担任这个职务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曾创建了联合国环境署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级代表处,被任命为联合国环境署首任驻华代表,是联合国机构驻华代表中的第一个中国人。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菲尔说:“堃堡先生是破冰船,是最好的大使,是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之间最好的纽带。”
    采访中,他一次又一次地感谢那些在工作中给予他指导和帮助的人,以及那些在文学上给他指路的人。书中记录了他们之间的很多故事,情真意切。
    夏堃堡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由画家、原中国环境报社副社长杨兆三作的书法作品,上题“静怡斋”。夏堃堡说,这是他的书房名。他追求乐静怡然,这是一个思考者的境界。书房的窗外是小区花园的一角,推开窗户就可以亲近自然, 夏堃堡就是在这里潜心创作的。他说:“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书房靠墙一侧的一排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其中一格放着他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种不同性质的作品,无时不在诉说着书海之无涯。而遨游书海、乐享作文的他是认真的,他时时在思考如何打磨作品,如何在字词的取舍间让传情达意恰到好处;他是谦虚的,他说环境文学博大精深,需要研究和创作的路漫长艰辛,自己的作品也只算是大海边上泛起的一簇浪花,仍需谦卑前行。
    (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