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环境政治》的作者是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张淑兰,相关的着作有《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译着),《印度拉奥政治经济改革研究》等。本书主要研究领域是亚非拉政治与外交,南亚政治经济与外交,环境政治,政党政治。作者以印度的环境政治为核心议题,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全球环境政治学学科的范畴和印度自身环境政治领域的具体议题出发,综合分析了印度的环境政治范畴, 是介绍印度环境政治的重要着作。
本书按照行文逻辑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印度环境主义的研究者、环境政治学研究现状及选择印度环境政治学议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印度环境问题的根源;第三部分是第二章至结语,介绍印度环境政治的主要范畴及环境政治学视野下印度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第一部分介绍了印度环境问题研究的进程与现状。研究者和研究议题是作者关注的重点。作者介绍了印度自工业化以来研究环境问题的三代人,指出了印度从事环境主义研究的人一般身兼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作者认为印度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印度是“穷人的环境主义”的摇篮;印度社会学家拉达卡玛尔·慕克吉成为第一位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社会生态学”术语的人等,都是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作者指出了印度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造成了现阶段的环境问题。作者运用环境史的研究方法,将印度环境问题的形成划分了四个阶段,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环境情况,并总结出了自然科学视角下的环境问题。作者认为, 印度环境政治问题的核心是环境与国家、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从理念、运动、非政府组织、管理、外交五个方面介绍了印度的环境政治学范畴。首先,作者将环境主义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主义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初。作者在归纳总结印度各界环境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纷繁复杂的环境理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思想的左中右对环境主义进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划分。左中右划分的标准是看这种思想是否超越这个时代的最主流观点。根据这一划分,作者认为管理观、适宜的技术主义者和管理的话语基本上是政府精英阶层,绿色观、甘地主义和大众的话语属于右派的、保守的,而生态发展观、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激进的话语属于左派的、进步的。作者还理清了甘地、印度教、女性与印度环境主义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印度环境主义的特点:从性质上讲,印度的环境主义是“穷人的环境主义”,它的关注点是人的权利,是社会正义的问题,是为了让穷人和特权阶层一样享有自然界的成果。
环境运动在印度的环境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作者介绍了印度具体的环境运动,例如保护森林运动和反坝运动,并且将环境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指出环境运动更具有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揭示了印度环境运动具有四个共同的特征:反国家,主要是草根的地方运动,通常与制度化的政治团体保持距离,常常探讨制度的变革。接着, 作者在第四章介绍了印度的环境非政府组织,从定义入手,并例举了科学与环境中心、苏拉巴国际社会服务组织,从整体上对环境非政府组织产生的背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内部的特征进行了介绍。印度的环境管理也是作者关注的范畴,在第五章中,作者介绍了印度环境在国内环境运动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并进行环境治理,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这部分作者采用制度分析法, 把印度的环境管理制度分成三个层次: 根本制度、体制制度和具体制度。环境外交主要介绍了合理的讨价还价策略和南南合作战略等。最后,作者回到研究的初始,针对环境问题,印度作出了怎样的回答?从社会政治学的视角,解决方案是绿色民主+ 以庶民为本的公正发展+ 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从经济学视角,印度的环境经济学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步骤以及重要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都作出了解答,综合起来就是民主公正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对印度环境问题、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一些研究,可是从环境政治的角度来研究的几乎空白,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印度的环境政治,而且对环境政治学的研究也有很大作用。印度的环境政治学正式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亦称为“生态政治学”。学术界从70 年代就开始大量研究蓬勃发展的环境运动,最早从事这一研究的是地理学家,他们在农村地区研究社会结构与环境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阶级与种姓的分裂,还包括收入和权利的差别等。90 年代末,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生态政治,一种是将生态与政治经济结合,物质利益与社会价值综合考量(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各种角色如何以不同的权利宣言来竞争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既强调物质利益也重视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对生态冲突的研究,这些生态冲突是那些发生在较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二种类型的生态政治是话语的分析,探讨不同文化在社会建构或自然的再发现过程中如何界定环境资源及其利用价值及其界定中的缺失。其实尽管其形式多样, 但都是希望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政治与生态的关系。
穷人的环境主义是印度环境主义的特征,这源于环境危害的不平等。穷人连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不能保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 穷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更大。穷人参与环境运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还是为了维护自己仅有的利益。印度环境运动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参与者不一定都是知识分子或者是精英, 也可能是不识字的农民,比如抱树运动的开启者德维,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其实并没有意识要成为抱树运动的领导者,她就是想守护森林。印度环境运动的领导者很多都是草根,他们受甘地的影响很大,所以他们大部分选择非暴力的形式来抗议,他们的抗议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不能真正得到政府的回应。穷人环境主义为环境政治研究拓宽了一个视角,有助于推进环境正义的进程。
环境政治主要是从政治层面来看环境问题的,受全球化的影响,当前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国际政治的视野。从本书中可以发现,印度的环境政治活动有其自身特色,并没有完全按照欧美的道路来走。当然,印度也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外交,主要在臭氧层保护、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回应。所以,不能仅仅就国内问题进行局部性的调整和整治,不可以忽视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转嫁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环境政治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进行国际环境问题的协商和探讨。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