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9 月,“舍弗勒断供事件”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热点,起因是舍弗勒称其唯一的滚针供应商因环境问题被勒令停产,并向当地政府“求助”,尽管这一场“断供求助”风波最后得到及时解决,其中关于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问题却应当得到深刻反思,除了保证产品绿色外,制造商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与环保。
就在“舍弗勒事件”后一个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四大举措,其中排首位的就是绿色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当前,绿色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绿色供应链的含义是以绿色制造的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是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串起采购、制造、销售、消费、回收、物流等环节,通过各行各业环环绿色相扣,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绿色供应链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到建设绿色供应链的产业体系。2017 年10 月,国办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通过大力倡导绿色制造、积极推行绿色流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等途径, 倡导和构建绿色供应链。2018 年,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8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将构建绿色供应链列为重点任务,引导地方和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尽管我国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但该项工作起步较晚,随着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张,绿色供应链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政策法制层面,缺乏直接针对绿色供应链的法律、法规和具体行业的认证标准;在企业层面,尽管很多中国企业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做出实践、倡议,但多数中小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的认识与理解较浅, 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逐目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消费者层面,公众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正处于培育阶段,且公众多关心产品是否绿色,对于供应链的信息知之甚少且较少关注。
构建绿色供应链,将能够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服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政府角度而言,除了继续加大建章立制力度,提供相关制度保障外,还需要率先垂范, 通过绿色采购等行为激励企业关注供应链环境因素。从社会角度而言,链条上的每家企业, 供应商、采购商等,均要履行环境主体责任,实现环境成本合理分担、环境风险整体防控; 公众则更要争取环境知情权,既要看产品是否绿色,又要看产品全生命过程是否绿色,并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形成更为稳定、长久、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增长。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8 年7 月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