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绿孔雀文化与保护

时间:2018-08-15 14:03来源: 未知作者:杨丹

字号:TT
 
    绿孔雀,这种自古就备受人们喜爱的吉祥神鸟, 曾被文人墨客反复吟咏,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但如今,它却正在被外来的印度蓝孔雀替代。

古代文化作品中的绿孔雀
     绿孔雀是我国本土的动物,以前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如今仅在云南有着零星分布。它们比从印度来的蓝孔雀更加美丽,它们身上的羽毛会随着光线变化出翠绿、蓝绿、古铜或黄金的色彩。如此魔幻迷人的生灵,是古代诗文作品中的常客。
    其中最着名的便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诗中主要描写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双双殉情并化为孔雀的凄美故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里的孔雀其实是绿孔雀,诗句以绿孔雀的美丽形象,为这段凄美的爱情作了最好的注脚。
可怜孔雀初得时,美人为尔别开池。
池边凤凰作伴侣,羌声鹦鹉无言语。
雕笼玉架嫌不栖,夜夜思归向南舞。
如今憔悴人见恶,万里更求新孔雀。
热眠雨水饥拾虫,翠尾盘泥金彩落。
多时人养不解飞,海山风黑何处归。
——唐·王建《伤韦令孔雀词》
    王建的这首《伤韦令孔雀词》表明,至少在唐代, 绿孔雀已经开始人工饲养,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绿孔雀出现了健康问题,也没有了在野外自由生活时的美貌。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衣。
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
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
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
——唐·李郢《孔雀》
    李郢这句“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 描绘了中国绿孔雀有别于印度蓝孔雀在整体色调上“金翠”的差异,更是感叹其瑰丽无比。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
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
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
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唐·韩愈《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
    韩愈笔下“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一句,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孔雀的形态特征。
   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中,多多少少都能找到孔雀的形象,而且这些孔雀的形象基本都是中国绿孔雀的形象。例如,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代吕纪所作的《杏花孔雀图》,绿孔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图1 所示。收藏在首都博物馆里的一幅描绘清代贵族家庭生活图景画作,其中庭院饲养的孔雀也是绿孔雀。
    直至清代末年,中国人的认识和文化艺术作品中的孔雀形象仍然是绿孔雀的形象,而蓝孔雀尚未成为主流。但如今,这美丽的神鸟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很多艺术作品把蓝孔雀当成了绿孔雀!

孔雀,相见未必还相识
    今天,在一般的动物园或公园景区都会有几只孔雀供游客观看,人们对孔雀并不陌生。但是要说看到的是绿孔雀还是蓝孔雀,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绿孔雀宛如神鸟,从诗词歌赋到绘画、刺绣、雕塑等艺术作品中保存了大量中国绿孔雀的形象。如今,中国境内绿孔雀的数量却比大熊猫还少。按照最新公布的大熊猫和绿孔雀的统计数据,中国绿孔雀的数量还不到大熊猫的四分之一。此外,在近些年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却在涉及中国绿孔雀的场合直接使用了来自印度的蓝孔雀形象。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旅行青蛙公益营销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把蓝孔雀当成了绿孔雀。为了帮助更多人认识中国绿孔雀,绿孔雀保护行动的志愿者魏淇澳画了两张示意图,帮助大家认识它们的不同,如图2、图3 所示。


    不过,这样的状况也非现在的设计者故意“抑绿孔雀扬蓝孔雀”,可能是他们没有亲眼见过绿孔雀,也不知道来自印度的蓝孔雀和中国的绿孔雀的区别。从网上一搜“孔雀东南飞” 的图片,出来的基本都是蓝孔雀形象。如图4 所示,艺术家画对了头冠,脖子、脸颊以及雌鸟的毛色都不对,汉朝哪儿来的蓝孔雀呢?艺术家也可能是没有见过真正的中国绿孔雀。在以《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词故事背景的某景区, 扇形头冠、丝状的脖羽……园内的雕塑也明显是蓝孔雀。云南的孔雀最多, 且云南还是绿孔雀的栖息地,但笔者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看到的却是成群的蓝孔雀。
    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印度来的蓝孔雀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文化艺术作品中,几乎全面替代了中国的绿孔雀。

行动起来,保护绿孔雀
    2017 年3 月开始,各大媒体对云南绿孔雀保护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报道,“绿孔雀”一词一度成为网络热词。2017 年5 月,云南公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绿孔雀被列为“极危”,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自然之友、野性中国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为代表的环保社会组织互相支持、协同配合,通过实地调查,并利用公益诉讼的方式共同为绿孔雀发声。同时,他们通过社交网络、地铁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绿孔雀常识。
    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也加入绿孔雀保护行动,他们自己学习绿孔雀知识, 从身边的亲人朋友开始介绍绿孔雀情况,帮助大家认识绿孔雀和蓝孔雀的不同,由此掀起了一场绿孔雀公众传播热潮。
    2017 年6 月,自然之友号召全国少年儿童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中国绿孔雀;2018 年7 月,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启动,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少年儿童了解美丽的中国绿孔雀。
    一年多来,在环保社会组织、科研工作者、政府、普通公众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绿孔雀保护初见成效:绿孔雀的栖息地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停止建设,戛洒江一级水电站暂停施工,绿孔雀及其栖息地保护走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 我们都只是在动物园中看到外来的蓝孔雀,连艺术作品中,看到的也是越来越多的蓝孔雀。而绿孔雀——中国的神话之鸟,不仅肉身即将消失在这个世界, 就连关于绿孔雀的文化记忆也在逐渐淡化消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里又五里,可怜无处栖。”希望这不会成为绿孔雀的未来。我们保护绿孔雀,既要保护其不被灭绝,维护生物多样性,希望让后代子孙有机会看到它优雅的身姿, 也要为其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自然之友)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相关阅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