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一项专门针对美国户外行为的调查发现,观鸟活动位居户外活动项目的第三位,每年超过10 亿人次的美国人参加观鸟活动。在欧洲发达国家,观鸟也一直是公众参与最多的环保活动。然而在我国,观鸟这项公众活动才刚刚兴起。
“我希望通过推动观鸟活动成为中国最广泛的环保活动,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而喜欢和保护自然。”福建省观鸟协会(以下简称鸟会)会长杨金说。
从观鸟认识自然了解生态
从2003 年开始,杨金和福州的一些自然爱好者,开始自发组织观鸟活动,大部分参与者在第一次观鸟时, 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惊讶——原来在望远镜里,鸟是那么的灵动与绚丽。但许多人惊叹之余,往往不经意间会问: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这说明很多人对自然的了解仍旧停留在如何利用自然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想到怎样去保护自然。”杨金觉得,保护鸟类与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这也是促使杨金和伙伴们成立专门机构的主要原因,2004 年2 月, 福建省观鸟协会正式成立,致力于公众环境教育,致力于鸟类及重要栖息地保育,保护生物多样性。杨金和伙伴们希望通过推广观鸟活动,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喜欢自然,自发地成为生态保护者。
“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你得先了解生态是什么吧?”杨金说,鸟类是自然界很重要的一个环境指标,它的种群数量和种类多寡,往往能反映出当地的环境情况,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或缺的因子。观鸟活动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鸟类数据,它是环境保护非常重要的依据。
了解越多行动越多
一开始组织观鸟活动,杨金和伙伴们会查询福建省内以前的鸟类讯息,也向许多学者请教哪里鸟最多,从森林保护区到沿海湿地,从城区公园到无居民海岛,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鸟类不断被记录,这些成绩也令杨金和伙伴们感觉骄傲,非常有成就感。
在长期的观鸟过程中,会员们发现, 许多重要的栖息地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最典型的是滨海湿地和无居民海岛。“只有重要栖息地在,鸟类及其他生物的保护才有效”。为此,鸟会的会员们转变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大家自筹资金,拟定保护行动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鸟类调查和基层宣教行动,许多保护行动都坚持了十年以上。
面积近万亩的长乐闽江河口湿地,每年都有许多濒危鸟类在此栖息和越冬。对全球的候鸟来说,这里是重要的“中转站”。2005 年,鸟会自筹资金与长乐市林业局一起在闽江河口湿地设立了第一个鸟类监测站,这个监测站一直使用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
而鸟会的无居民海岛鸟类调查,已经持续开展了14 年。目前已经调查了600 多个岛屿 ,记录了10多个重要的海鸟栖息岛群。
从兴趣到公民科学
从爱好者到保护者的转变,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公益事业中。
在观鸟的过程中,鸟会了解到,本土自然资源的本底数据非常粗糙且严重缺失。虽然林业系统有专门进行本底资源调查的部门,但细分下来,负责鸟类调查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可能就两三个人。此外,由于跑野外做常态化调查非常辛苦,愿意去的人一直很少。而科研机构、高校的调查往往受资金、人员等因素限制,开展次数有限。
此时,民间爱好者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因为对鸟儿的那份纯粹的喜欢, 即便是辛苦、危险的野外调查,也可以当做是充满趣味的观测。
比如做无居民海岛的调查,海岛的鸟类基本在5 月至8 月间繁殖,那时调查起来比较方便。但5-8 月坐船出海,天气酷热,如果晕船更是难受, 胸腹之中翻江倒海,夏天洋流和风向的变化毫无规律,潜藏危险,野外工作通常是8 ~ 12 小时,烈日暴晒可以脱层皮。这样的调查,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很难一做十几年。
这些年间,鸟会还开展了如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福建无居民海岛、闽江河口湿地等数十个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调研、保护项目。调查得来的数据,鸟会全部提交给保护部门(如无居民海岛调查数据提交海洋部门,滨海湿地或内陆湿地的调查数据提交林业部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促成一些保护行动。此外,一些很重要的栖息地保护问题,鸟会会邀请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促进保护措施落地。
野外调查的同时,鸟会在香港观鸟会、国际鸟盟、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SEE 环保基金会等支持跟指导下到一些基层社区、学校做宣教, 扩大社会影响力。截至2017 年,鸟会共组织400 多场公众观鸟活动,吸引了近40000 人次积极参与,培养了60 位较活跃参与鸟类调查的会员, 在保护项目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国际鸟类保育合作越来越多
许多鸟类栖息于海峡两岸之间,如全球数量不到100 只的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它的保育就需要两岸通力合作。鸟类的迁徙路线和“一带一路”高度重合,这就意味着鸟类保护要从一时一地的保护,走向国际合作联合行动。2014 年, 鸟会在福建省举办中国首届国际观鸟博览会,来自国际鸟盟、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等8 家国际保育组织在内的全球近40 家观鸟组织汇聚一堂,探讨鸟类及栖息地保护的共同行动。2017 年,鸟会成为“一带一路”民间网络合作成员,将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国内外生态保育合作与交流上发挥更大作用。
怎样让公众常态化地了解自然科普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这是鸟会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6 年,在福建省林业厅、福州市文明办、MCF、SEE 等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下,鸟会建设和托管了福建省第一个自然宣教中心,宣教中心以展示福建本土常见动植物为主,能够常态化的对公众免费开放,开放两年多以来,每年都吸引了2 万余名市民参观,许多观展市民也成为了志愿者,为观展者义务讲解鸟类知识。
杨金和伙伴计划,未来将建设和托管更多的自然宣教中心,让公众多了解本土野生动植物知识,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