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格林美:一个世界领袖级绿色企业的发展传奇

时间:2018-09-19 16:46来源: 未知作者:admin

字号:TT
    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怀揣绿色梦想, 成就绿色产业,谱写世界废物再生的产业传奇
    17 年前,深圳宝安桃花源研发中心,许开华教授向深圳市政府创新性提出“发展绿色技术,打造绿色产业”的想法,首次在我国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以“开采城市矿山”商业模式来化解我国环境污染与资源紧缺的两大难题。这一提议当即受到深圳市政府和宝安区的重视,随后,他与闻立时院士一起作为宝安区建区的首批5 位领军人才被引进,并批准由许开华教授牵头设立深圳市环境友好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宝安区开放型研究基地,提供一栋2500 平方米别墅作为研发场地及资金支持。正是利用这笔资金,许开华教授在2001 年创立了格林美(GREEN-ECO-MANUFACTURE), 开始了开发循环技术的征程,与绿色发展结下不解之缘,很快获得了深圳市与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4 年前的2004 年,荆门市政府招商引资,把许开华教授引到荆门。许开华教授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来到荆门, 在荆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开始建设实验工厂,开启了循环技术产业化之旅。格林美用一项技术成果在荆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播种,经过十多年辛勤耕耘,收获了百亿循环产业工程,并正在孕育千亿绿色产业,产生循环发展的聚变效应。
    14 年来,格林美在领军人物许开华教授的带领下,从小小废旧电池开始,到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再到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再到新能源材料再造与动力电池包再造,突破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构建了从废弃资源回收、环保处理到循环再造低碳产品的城市矿山开采技术体系,解决了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突出污染物绿色回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先后在中国广东、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天津、浙江、湖南、山西、内蒙古等10 省市建成16 个城市矿山开采利用产业基地,格林美循环产业东西南北纵横3000 公里,废物回收半径覆盖中国50% 以上国土面积,与超过5 亿人口建立废物处理合作关系。超过百万人次到格林美参观废物绿色处理过程(含50 个国家的数千名国际友人),极大地传播了循环经济理念。通过积极布局欧洲、日韩,在南非建立中非循环产业园, 形成了贯通中国、辐射全球的循环产业格局,推动了中国废物处理的绿色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顺利对接,格林美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废物、废旧电池与报废汽车循环利用企业,为中国循环型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消除污染,解决废物处理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 年1 月22 日,格林美在深交所A 股上市(股票代码002340),成为中国开采“城市矿山”、再生资源行业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的第一只股票。
    2013 年7 月2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了格林美武汉园区, 充分肯定了格林美的废物处理模式,并现场嘱托: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5 年来,格林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勤奋工作,只争朝夕,产值从当时的20 余亿元迅速跃升到突破120 亿元,产业园从当时的3 个迅速增加到现在覆盖中国东西南北的16 个产业园。格林美先后被授予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等荣誉。2017 年,格林美荣获生态文明“绿色功勋”奖十佳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技术创新奖”“最佳市值管理上市公司” 等荣誉。2018 年1 月22 日,格林美代表中国企业,荣获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循环经济跨国公司奖”亚军,格林美的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成就被世界认同,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循环经济领军企业,兑现了格林美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承诺。
    格林美跨国开采城市矿山,以绿色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迈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征程。并购蜀金属(香港) 有限公司,携手南非夸纳省争当全球钴粉行业顶尖生产商,共享中非绿色发展新模式;投资韩国,Ecopro-GEM 绿色动力电池材料合资工厂正式投产,提升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的全球核心竞争力。
    2017 年,格林美共计处理各类废弃资源300 余万吨,回收37 种资源,再造58 种产品,可节约标煤403 万吨,减少水源污染1024 亿吨,减少森林砍伐1959 公顷,减少CO2 排放1058 万吨。格林美的资源循环实践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模式,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体现了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成为世界领先的废旧电池与钴镍钨稀有金属循环利用企业、世界领先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企业、
    世界领先的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企业、世界最大的废旧电池与钴镍钨稀有金属回收利用企业、世界最大的超细钴粉制造企业、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钴镍原料和材料制造企业。

从0 到百亿,格林美将创新写入发展的基因,打造国之重器的核心竞争力
    2017 年,格林美历史性突破百亿产业规模,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之最,而这离不开创新这个永续的发动机。格林美因领军人才成就“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谱写世界废物循环的产业传奇。
    格林美围绕深度绿色循环技术,提升废物再造产品价值,展开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先后申请1400 余项核心专利,多项专利在欧、美、日等十多个地区和国家得以授权,成为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第一家在欧美等地区和国家拥有核心专利的企业。
    全面实施品牌建设,主导产品成为世界优质品牌,完成了“废物回收—资源再造—替代原矿资源产品—世界品牌产品”的循环产品的世界品牌之路建设,实现了“把垃圾做成最好的产品, 卖给世界最牛的公司”的市场之路建设。
    主导产品超细粉体材料拥有拥有美国肯纳金属(KENAMETAL)、瑞典三特维克(SANDVICH)、中国五矿等世界硬质合金最顶级优质客户;主导产品新能源材料拥有三星电子(SAUNG SDI)、独角兽宁德时代新能源(CATL)、比利时优美科(UMICORE) 等一批世界新能源行业最顶级优质客户。
    格林美的世界顶端优质客户群彰显格林美全球核心竞争力技术与世界一流的产品质量,格林美是世界新能源材料与废物处理行业的翘首!做最好的产品, 卖给世界最牛的企业,格林美已经完美做到!格林美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格林美利用自主开发的绿色处理技术,通过循环再造高效利用技术化解中国稀缺资源的战略配置矛盾:年回收处理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报废总量10% 以上;年回收处理电子废物占中国报废总量15% 以上;年处理报废线路板占中国报废总量20% 以上;年回收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年回收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8%;年回收锗资源占世界开采总量的6%;年循环再造动力电池钴镍原料占中国市场的30% 以上。2017 年, 格林美废物循环产值超过100 亿元以上, 相当于3 万亿元价值的工业产品报废时在格林美找到安全处置归宿,格林美用绿色技术践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能力对接国家战略与需求,构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 支撑行业,服务国家,惠及大众
    格林美高度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 在深圳、荆门组建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拥有装备的研发实验室和中试实验室,配置有100 余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与试验设备,研发人员500 余人,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结合的产学研技术开发模式,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成功打造了在废物循环利用领域影响全球、服务国家、支撑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格林美组建了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努力打造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技术与循环经济传播平台,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科学界、再生资源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纷纷来格林美追随总书记的脚步,探索如何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的嘱托。通过不断提高环境教育投入,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先后在荆门、武汉、河南、江西和天津等地建成了循环经济“城市矿山”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从上世纪50 年代至今的各种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线路板以及各种循环再造产品等,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城市矿山发展历史的平台,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园区向世界开放,每年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人士前来参观学习,成为国内循环经济的重要教育传播基地。

新时代新作为,激情打造世界绿色发展领袖企业
    新时代,格林美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坚守“城市矿山+ 新能源材料”核心产业战略, 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以绿色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创建受全球尊敬的环保企业。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大潮中,格林美将展现建设百亿循环工程、打造千亿绿色产业的恢宏气势,坚守环保生命线, 全面建设绿色智慧工厂,从速度发展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型,积极创建世界绿色产业的领袖企业,为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成为中国新一轮绿色发展的领跑标兵,成为世界领袖级的绿色企业!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