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狼伴归途》是9 月档较有争议的一部影片。影片将故事背景架设在两万年前的欧洲大陆, 主角是一位部落少年科达和一匹狼。
影片中,那时的欧洲大陆孤寂、苍凉,一片蛮荒。数十人便可组成一只部落。人们在暖季磨制石刀积蓄体力,男性青壮年会赶在寒冷季节来临前组成小分队与其他部落联合狩猎。围猎所得将支持整个部族度过漫长的冬季。如果狩猎失败,等待部族上下的将是一片悲凉。
科达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他在首次参加狩猎时, 被公牛角击中,摔下山崖。父亲以为他已死去,带着部队悲恸离去。科达从昏迷中醒来后,踏上了孤独艰难的回家路。
浑身伤痛的科达在荒野中靠着一截枯树枝暂时休养,却不想被饥饿的狼群攻击。科达在紧张的防卫中用石刀击伤一匹进攻的狼,狼群见势逃跑。自此,就开始了科达与这匹伤狼,相互畏惧、尝试靠近、互为帮手、艰难相守的故事。科达为其取名“阿尔法”, 在部落里这是狼群首领的意思。观影时,笔者曾一度被二者的关系所疑惑。从敌人般对峙,到友人般帮扶, 到恋人般相依,再到亲人般相守,他们的关系像人与人一样,因信任而逐渐升温,日趋牢固。
有人戏谑,影片在讲述第一只狗的诞生。事实上, 导演正有此意。影片再现“人类与狗的第一段友谊” 的同时,也探讨人类对于恶劣自然条件坚韧不拔的征服。“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必须相互帮助,也因为这种关系,他们才能存活。”终于,科达忍受着饥饿、酷寒,拖着一身残破,抱着微微喘息的阿尔法, 穿越茫茫雪海回归了部落。
最终,影片还不忘留给观众一个无比美好的结局: 原来,阿尔法是带着怀孕的身体陪伴了科达一路,5 只小狼在来到部落后降生。此后,狼也成为人类部落的伙伴,与科达的族人们一起,踏上了又一年度的狩猎征程。
影片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不算高,只有6.5 分。从评论不难看出,不少人对其浓重的乌托邦情结不买单,认为影片简陋而粗暴地结构了狼性及人类最初对自然的驯化,勾勒出了一个极端小清新的早期文明。
但也不乏专业人士为影片点赞。有古生物学家就惊叹于影片真实还原了历史同期精密的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科学细节。比如其褐色眼睛,略带亚洲人的长相十分符合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同时从部落信仰为萨满推测该部落可能起源于西北亚, 而这与早期古生物学证据证明最早犬类出现地西伯利亚相吻合。当然,还有更多的观者是被影片中大气磅礴的原始自然风光所倾倒,仿佛夹在明信片里的故事片。
笔者为影片的精致点赞,也觉得影片对早期文明的充满想象力的还原角度颇为新鲜,加之影片满溢的坚韧为观者注入鲜活的正能量,至少,算得上是一碗精品鸡汤。
影片中男主角科达与狼的回归,也是成长和涅磐的过程,如同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求得真经。重返家园的科达也和他的同伴——狼一道,成长为真正的阿尔法,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首领。
现代社会,人类在生存问题上也同样面临着重重困难,依旧需要当下的阿尔法。从钻木取火到豢养动物, 人类从未停止过改造自然的脚步,或者说始终在寻求以更智慧的方式来增强自身,并以此来调整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让自己更容易活下去,也能更舒适地生活。
巴黎气候大会上,两百多个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基本达成共识,并确定了限制增温2℃的目标。但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便提出退出巴黎协定的主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十多年来,国际社会在气候谈判方面艰难前行。时至今日,关于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冷的争议依然莫衷一是。大多数的环保主义者们普遍认为是人类活动粗放发展导致了CO2 的急剧增加,而这正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但仍有观点认为, 放在更广大的历史视角下,当下的气候正处于间冰期的边缘时段,全球气候实则是在波动性下降。其中不乏古气候学家。几年前,丁仲礼院士就曾在采访中表示: 历史上也曾出现CO2 浓度很高的时期,但那时的物种依然繁茂。
普通老百姓恐怕在冬天冷夏天热的体感认知以外, 难以理解气候变暖与变冷的区别,更加不晓得2℃和CO2 减排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事实上,减排的目标关系着发展的方式,意味着产业的更新迭代,也联系着人们工作形式与内容的调整。笔者的家乡是一座煤城,依稀记得童年时期不少同学家里的吃穿用度靠着爸爸一个人在“矿上”的收入就绰绰有余。如今,留在家乡的同学们已不如父辈滋润。但也有同学不再留恋资源的余荫, 白手起家做餐饮,抓住了人们改善生活方式的新机遇, 加之艰苦创业,经营有方,短短五年,已基本实现财务自由。从环境,到共识,到政策,再到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若想始终求得好的生活,主动拥抱变化才是上佳的路径。
物竞天择。就像恐龙对地球的霸权与灭绝,无论变暖与变冷,我们谁也不希望人类是下一个被迭代的物种。一个“变”字隐藏着诸多恐慌,我们担忧的也恰恰正是变化本身。“人类救不了地球,人类救的是自己。”至少丁院士的这句话笔者是认同的。也许人类终将敌不过气候历史的滚滚车轮,但我们始终尝试着用自己的努力让它慢一点,再慢一点。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所呼唤的“阿尔法”。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