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根据来源不同,主要分为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餐饮垃圾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具有产生量大、数量相对集中、分布广的特点;厨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来自千家万户,数量巨大但相对分散,总体产生量超过餐饮垃圾。
餐厨垃圾当前的处理路径
常规处理方式
我国餐厨垃圾主要有无害化和资源化两个处理方向,无害化主要包括填埋、焚烧等,资源化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堆肥、制作饲料等。
由于简单易行、成本低,填埋在我国被广泛采用。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按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分析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分别占比58.3%、2.1%和36.2%,其余3.4%为堆放和填埋处理。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含水量大,在填埋处置过程中会腐败、发酵,容易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恶臭气体,是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主要产生源,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土壤以及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焚烧方法无害化处理彻底,处置设施占地面积小,但由于餐厨垃圾含水率高、热值较低,燃烧时会增加燃料消耗,且会因焚烧炉内物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气态的二次污染物,如二恶英。
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来料接受和预处理系统、厌氧消化系统、残渣脱水系统和沼气利用系统。沼气属清洁能源,市场前景好,但一次性投资大、工艺技术难点多、沼液量大、处理成本高。
堆肥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堆肥、蚯蚓堆肥等。厌氧堆肥产生的沼气可用来生火做饭,沼液、沼渣可作为肥料,发酵过程密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需要修建专用的沼气池,前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现在部分农村地区有所采用。好氧堆肥是将餐厨垃圾堆放在一起或置于专门的发酵容器中,添加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有氧发酵。该法简单易行,但发酵所需时间较长,且密闭不好易产生臭气。蚯蚓堆肥是通过蚯蚓的摄食来消化厨余垃圾,蚯蚓本身是良好的饲料和中药材,而蚯蚓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蚯蚓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环境条件。高盐分、高油脂的剩菜等厨余垃圾不适合用来养殖蚯蚓。餐厨垃圾制作饲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把厨余垃圾经过脱水、干燥、消毒和粉碎等过程,直接制成饲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生物法是先利用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再烘干制成蛋白饲料。在我国,饲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将厨余垃圾制成饲料的技术潜力巨大,但由于餐厨垃圾分类不彻底,可能混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互联网+”的新模式
垃圾分类是后续高效处理的前提。目前,北京、苏州等地的一些试点小区已在开展“互联网+” 的垃圾分类处置活动。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依托互联网,建立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过程监管和末端处置三个环节的监控系统。通过多方宣传, 引导居民将居民区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餐饮企业的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通过“分一分 APP”对居民投放厨余垃圾进行积分奖励。截至目前,崇文门外街道崇文门东、西两个试点社区垃圾分类取得了初步效果, 两个社区日均产生垃圾总量2.5 吨,日均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0.6 吨,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了20%以上。企业的餐厨垃圾由区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每天对接上门服务,对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称重测量登记,确保每个餐饮单位进行垃圾分类并通过正规渠道运输处理。厨余垃圾由垃圾分类公司回收后,运到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加工成蛋白饲料。
其他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有少数家庭开始使用厨余垃圾粉碎机。厨余垃圾粉碎机在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大量使用,美国平均50%的家庭安装了厨房垃圾粉碎机, 新西兰的安装率也达到30%。粉碎机将厨余垃圾破碎成细小颗粒物冲进下水道,与生活污水一并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厨房垃圾粉碎机的使用将家庭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并转移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减轻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减少至少 1/3的生活垃圾,进而减少垃圾清运次数、降低垃圾处理的负荷,节省垃圾处理费用。厨余垃圾具有高碳氮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的现状。尽管厨余垃圾粉碎机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仍面临油脂可能堵塞管道、增加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等问题,因此厨余垃圾粉碎机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由剩饭剩菜中提取的“泔水油”以及油水分离器垃圾中提取出的“地沟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两类油脂的用途很多,可用来生产脂肪酸、润滑剂、洗涤剂、肥皂等。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但需求量不大。相比国内餐厨废油脂的综合利用方式而言,生物柴油的附加值更高,但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暂未规模化,利用泔水油和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可为生物柴油产业补充一些原料。
面临的问题
餐厨垃圾产生量大
《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7年纳入统计的202个大、中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达到2.02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00多万,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多达2.47万吨。电子垃圾、快递垃圾、厨余垃圾等生活性垃圾增长较快,并在垃圾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资料显示,全国餐厨垃圾日均产量超过50吨的城市有512个,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餐饮业发达城市问题尤为严重。统计显示,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为37%~62%。2010-2017年餐厨垃圾产生量一直在稳步增长。
分类执行水平亟待提高
在分类设施投放环节, 我们常见的垃圾箱由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组成,分别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字样,将垃圾简单地分为三类,厨余垃圾并不单独归类,这就增加了后期分类处理的工作量。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实践表明,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居民参与资源减量行为程度相对于非试点社区更高。而非试点小区,管理、设施薄弱,环保宣传普及力度不充分,民众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模式和习惯尚未形成。
在收集运输环节,垃圾混装、运输已成常态, 原本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可回收物与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加剧了垃圾处理厂的分拣任务,部分垃圾或填埋或焚烧,降低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垃圾分类“名存实亡”。
处理方法有待改进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虽然很多,但由于其含水率高、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高、热值低等特点, 使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烧以及堆肥处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厨余垃圾导致运输困难、影响市容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高含水率的厨余垃圾导致填埋处理的渗滤液污染问题加重;填埋处理使得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厨余垃圾的高含水率、低热值影响垃圾焚烧效果, 加重二恶英问题。
相关研究、治理多集中于末端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多关注的是末端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忽略了物质资源消费和利用过程。有关餐厨垃圾减量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餐厨垃圾产生及之后的处理,而未考虑整个食品物质流动全过程的系统资源减量和废物控制。
餐厨垃圾治理发展建议
从源头减量,加强过程控制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食物消费包括食材的采购、储运冷藏、加工、烹饪、消费等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餐厨垃圾,但目前关注较多的是就餐消费和餐厨垃圾的后续处理。因此,需对以上各环节加强管理, 从源头减量。
在采购环节,可选择净菜、净食品、半成品等,较大程度地减少加工时间成本和餐前损耗。研究表明,净菜可减少15%的餐厨垃圾。在储运冷藏环节,完善冷藏设备设施,防止由于储运冷藏方式不对而产生餐厨垃圾。在加工环节,采用精细化的加工手段减少餐前损耗。在烹饪环节,采用食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设施。在就餐消费环节,提倡“光盘行动”。另外,要正确处理残剩饭菜,减少垃圾产生量。
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餐厨垃圾产生涉及多个主体——政府、企业、居民等,推动垃圾减量,必须提高各主体参与减量、保护环境的认识和积极性。可通过培训交流、自媒体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和规范引导,提高大家对餐厨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的认识,从源头减少垃圾,培养节约型行为模式。
开发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
鼓励餐厨垃圾的就地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如居民可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或安装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此类设备的产出物可用作宠物饲料添加剂或花肥制品。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梳理和分析,厌氧消化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厌氧后产生的沼气是清洁能源,沼气可发电或制取天然气,可进行油脂回收,可通过二次加工制成能源或化工原料,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因此,该技术可加大推广力度。
好氧堆肥技术也有一定的优势,餐厨垃圾生产的有机肥所含的有机质、氮、磷、钾均高于多数传统堆肥原料指标,在大力倡导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今天,利用餐厨垃圾生产有机肥发展前景广阔。但需做好污水和臭气处理系统,避免二次污染。
同时也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浙江嘉兴正在应用的“干热水解生物转化法”,已建成项目年处理餐厨垃圾54750吨,年产蝇蛆1020吨、有机肥(半成品)3060吨、粗油脂1095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着。
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餐厨垃圾管理平台
居民区需单独设立餐厨垃圾桶或智能垃圾分类桶。若条件许可,居民可购买厨余垃圾粉碎机或生物发酵桶等自行处理。
另外,需多建垃圾处理中心,现有垃圾处理中心的服务半径可缩小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比较大的社区或相邻的几个社区可单独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实现单独收集、集中处理。
建立区域化的信息化垃圾分类运行监管平台, 对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进行全过程监控,避免餐厨垃圾被不当处理。同时将该区域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处理情况也集成于此平台,当本小区处理中心的处理量接近设计处理能力时,可调运至附近的有富余处理量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深挖信息化垃圾分类运行监管平台的监管功能,强化环境执法尤其是现场执法,并增强舆论监督、完善举报机制等,确保餐厨垃圾分类到位、处置规范。
完善相关制度、技术规范、经济激励措施
加快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法或餐厨垃圾分类管理法,确立以法律约束为主、教育引导为辅的联动机制,明确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基本制度,强化政府职责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等。各省、市在遵循国家或上级垃圾分类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本地区的分类制度。
尽快制定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技术规范,以及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建设规范、运维标准等,保障餐厨垃圾有效处理。
餐厨垃圾兼有“ 固废” 和“ 放错位置的资源”的双重属性,作为固废,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理等环节需加强监管;作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其回收利用环节需加强监管,避免垃圾猪、地沟油上餐桌。
建议根据已有的试点工作成果,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如北京东城区崇文门街道的积分奖励政策)带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垃圾处理中心提供部分资金补贴,提升其服务能力。对其他环节给予经济激励,如安排相关资金支持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先进工艺、技术、设施的开发应用,对购买净菜给予一定补贴或优惠,对区域内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通过多途径的经济激励,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发展。
(作者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