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无废城市 ——重庆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初探

时间:2019-03-20 15:34来源: 未知作者:刘 强

字号:TT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中大量废物不断产生,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固体废物异地倾倒、不规范处置的案件频发,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也在全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在全国拉开了建设“无废城市”的序幕。重庆市积极响应,市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梳理工作基础,经重庆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研究决定,重庆市正积极申请“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确定为主城区。

建设无废城市大有裨益
    “无废城市”不是狭义的没有固体废物产生的城市,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该目标主要是针对我国生产生活中固体废物产生量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转移倾倒、垃圾围城等状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的重要部署。
    从广义上说,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集污染性、资源性于一身。如果对固体废物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化,过程分类资源化利用且充分循环,终端进行妥善处置,建成“无废城市”,最终实现“无废社会”,将带来显着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无废城市”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可减轻原生资源开采利用,提高再生能源比例,优化能源结构,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压力;可避免因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从源头上消除对人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解决“垃圾围城”“垃圾邻避效应”等顽疾,有利于公民健康和社会安宁稳定。建设“无废社会”可改善城市和农村的人居环境,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新格局;建设“无废社会”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创造更多附加值;建设“无废社会”可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实现“零”废物排放。

推进无废城市六大任务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要求,着眼全国大局,持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近年来围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强化“上游意识”,加强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统筹领导,着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对照“无废城市”建设国家方案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重庆市已经或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特别是在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置和危险废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方面,重庆市刚刚进行的机构改革,已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职能职责进行明确。配合重庆市新总体规划的编制,正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重庆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2018-2035年)》,统筹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病死动物等集中处置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正在编制《重庆市主城区环卫设施布点规划》,对环卫设施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统筹;印发了《重庆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规划(2018- 2022年)》(渝环函〔2018〕1362号)。同时,在循环经济建设方面,围绕节能、节水、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十二五”以来,累计推动实施了107个示范工程,总投资超过90亿元。从2013年开始,重庆市就致力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长寿、万州经开区、潼南、铜梁工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开展了循环化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大足、合川、綦江(含万盛经开区)、梁平4个区县开展了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区)工作;主城区建设的洛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已纳入国家首批重点推进建设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范围。
    在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方面,重庆市已落实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时序,2020年底前主城范围内大中型绿色矿山建设将基本完成。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主城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5%,正在抓紧推进巴南、渝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印发了《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年)》(渝经信发〔2018〕24号),大力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目前主城区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厂12家。
    在推行绿色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物全量利用方面,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2.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76.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38%。由于重庆市受地形地貌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以人工劳作为主,农业棚膜基本得到回收,农民的良好农作习惯已经养成,农膜污染土壤的情况不突出,全市正按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 2018年印发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324 号), 市级党政机关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主城各区共明确了23个镇街开展全域分类试点。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主城九区开展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已通过国家验收,新建的洛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得到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主城区的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已实施“装、树、联”,计划到2020年,主城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置。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待修改完善后审议实施。为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全市开展了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创建工作, 并推进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工业企业开展了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预计2020年托盘标准化率达到50%。
    在提升风险防控,推动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方面。根据《重庆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规划(2018-2022年)》,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 5个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项目、 5个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 7个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可分别新增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85.35万吨和1.13万吨以上,届时将构建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处置体系。此外,重庆市已被纳入国家第二批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试点城市,探索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涉危险废物建设项目审批,确保环境安全,建设了危险废物电子联单管理系统,开展“一物一码”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处置文件,主城区偏远医疗机构建立了分级回收体系,实现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针对危险废物利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值、水泥窑协同处置预处理、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及封场管理、电镀行业危险废物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环保科研支撑。
    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方面。重庆市正积极探索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制度,研究评价方式和评价细则。新建设了全市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平台,正在积极推广运用;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已在海关信息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信息的交换和交易。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龙头企业成立了重庆市固体废物产业联盟,在推动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业务合作、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

催生城市无废化内生动力
    “无废城市”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管重庆是否能够纳入国家试点,都将全面按照国家方案的目标,持续推进开展相关工作。
    当前试点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机制体制,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能在短短两年内落实并取得成效。重庆初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在市区层面分别成立专门的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项工作的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 将试点工作纳入今明两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推进实施。二是梳理各部门职责,进一步理清机制体制,着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综合管理机制体制,彻底解决“部门墙”问题。三是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固体废物有关产业源头准入控制、回收、综合利用等环节相关方责任和管理要求,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四是在试点过程中, 坚持问题导向,逐项梳理各类废物管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推进提升城市品质。五是在按照国家方案推进的同时,突出重庆特色,尤其是做好重庆市汽车、笔电等重点支撑行业的全产业链“无废化”工作,优化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六是梳理目前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脉络,找到堵塞环节对症下药,推进制定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激励性措施,在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夯实固体废物管理基础。七是制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标准体系、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从产生源头控制可利用固体废物的品质,在促进固体废物充分资源化的同时,做好再生利用产品的污染控制。建立资源化利用市场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提升资源化利用整体水平。八是加强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到建设“无废城市”与提高自身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从而主动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逐渐养成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习惯,打造企业、公众、政府“铁三角”模式,催生城市“无废化”内生动力。
    (作者系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