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快递业异军突起, 快递业务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2018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达500亿件,根据国家邮政局的预测,201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600亿大关。而在这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还隐藏着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快递包装垃圾的治理。那些被人们随意丢弃的快递瓦楞箱、包装袋和其他填充物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一些人甚至将快递包装视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环境公害之一。因此,推动快递包装治理, 实现快递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快递包装缘何成为治理难题?
作为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治理快递包装垃圾的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在探讨如何解决快递包装垃圾问题之前,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快递包装缘何会成为一道治理难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中国快递业发展的现实中寻求答案。
首先,快递包装治理难的核心问题还是与成本有关。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解决包装垃圾问题的关键是实施“源头治理”,也就是实现快递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和标准化。快递环保包装的技术研发并非难点,关键是使用环保材料的成本令企业望而却步,一个可降解的包装袋的价格会比普通包装袋高几倍,不论是快递企业、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没人愿意为此买单,这也成为快递包装治理难的主要原因。
其次,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除了“源头治理”,解决快递包装垃圾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便是实现包装使用的循环化,而循环化的实现有赖于建立起高效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但在我国,当前快递包装的回收存在不少难点:一是包装回收由谁来完成?如果快递企业承担包装回收工作,便意味着快递企业需要为此付出一定成本。一方面,如果靠快递员来回收包装,不可避免的会付出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回收后的包装还需要再进行分类处理后才能使用,由此而带来的成本也会高于购买新包装。二是包装回收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快递包装除了瓦楞箱,还有各种塑料袋、胶带、泡沫等填充物,这其中除了瓦楞箱,其余包装材料均难以被回收或二次利用。三是消费者习惯使包装回收工作难上加难。现实中大部分消费者习惯将快递包装直接丢弃,而不是选择回收再利用,这固然与快递网点没有提供包装回收服务有关,更重要的还是消费者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回收包装的习惯。上述问题都成为制约快递包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瓶颈。
最后,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等行为不利于实现快递包装的减量化。如果说推行环保包装材料存在困难,那实现包装减量化则相对容易,因为很多快递包装都存在减量空间。例如,将商品包装和快递包装合二为一或者减少包装材料特别是胶带、填充物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网店和快递企业为了避免运输途中造成商品破损, 往往对快递包装进行“加量化”而非“减量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快递包裹使用了明显超出正常用量的胶带,而这些胶带一方面难以降解,另一方面也会因其附着在包装箱表面造成包装箱难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过度包装也成为快递包装治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递包装治理的国际经验
快递包装治理是固体废弃物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治理难题,发达国家的相关成熟经验为我国快递包装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关注绿色包装问题的国家, 而且与我国一样,美国也是快递市场规模和业务量较大的国家。为了提高快递企业使用环保材料以及回收包装的积极性,各州政府会根据快递企业包装回收率实施差异化的税收减免政策。此外,美国很早就将包装减量化写进《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 并且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包装回收产业体系,并通过这一产业造就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德国在包装治理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公认。德国政府对快递包装在内的各类商品包装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1993年联邦环境部门就制定了《包装法》,此后该法律共经历了七次修订和完善。2017年又出台了《联邦商业垃圾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商业包装物的前期处理系统必须满足德国垃圾分拣相关法规的苛刻要求。德国善于通过立法逐步引导和控制企业的包装行为,这些法规标准不仅对包装物的使用量和材料做出强制性要求,同时还对包装的回收利用率做出限定,一些州政府的包装管理方案还对回收后的再处理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而且这些方案会按照“滚动计划法”的原则每年更新。此外,德国还是较早在包装治理领域确立“污染者付费”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的国家,通过法律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义务,包括生产商、经销商、分销商、进口商、物流商等多主体。
日本是亚洲地区包装治理的样板国家,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立起了包装治理的全民参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除生产者外,还有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并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了消费者在包装分类中的责任。日本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非常细致和严格,每个城市都形成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有的地区要求矿泉水瓶必须对瓶盖、瓶身和瓶身上的塑料纸进行分离并分别处置,而这些分类工作都是由居民完成的。还有一些地区甚至规定了垃圾存放的位置、时间和种类,居民需要根据事先排好的计划按要求将不同包装垃圾放置在指定的回收点。这种近乎苛刻的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的效率。
解决快递包装治理难题的中国路径
国外案例虽然给我国快递包装垃圾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我国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以及快递业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行为均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他国经验不能照搬照抄,更重要的还是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快递包装垃圾治理模式。
近几年,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正在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合作治理体系。在这一治理体系中,政府扮演着“元治理”的角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搭建我国快递包装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包装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快递行业上下游企业是推动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和循环化的中坚力量,环保包装材料的推广使用、包装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都有赖于企业的积极参与;而包括消费者、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作为快递包装治理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政府和企业一道营造“绿色快递”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将快递包装治理作为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特别是2016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对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旨在提高快递包装领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装耗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这一实施方案在我国快递包装治理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它明确了快递业包装治理的总体目标,提出要稳步推进快递业包装的依法生产、节约使用、充分回收、有效再利用,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发展。方案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绿色包装工作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当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实现快递包装的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一个时期还面临不少具体任务:一是组织制定快递业环保包装技术标准,明确规定快递用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等相关物品材料、制作等的环保要求。二是加强行业统计监测,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快递包装用具用品管理制度。邮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快递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和快递从业人员的监管,及时发现快递企业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等行为,指导企业在内部建立起以“简约、环保、安全和可回收”为核心的快递包装用品用具生产管理制度。三是探索建立快递业绿色包装政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试点的方式向全行业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有关部门应促进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与快递企业就环保包装材料研发、包装循环利用等进行深度合作,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力量积极探索污染小、可回收、成本低且具有市场前景的快递包装材料,并在相关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最终将成功和可复制的经验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快递企业和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材料。邮政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机构制定出台财政、税收等利好政策,支持、鼓励快递企业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对主动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或主动回收快递包装箱的快递企业予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等各种途径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循环使用快递包装箱,从而在全社会营造“绿色快递”的消费理念。五是探索建立黑名单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相关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对于那些违反国家标准, 使用非环保材料包装快递的企业,应当建立相应惩罚机制,对执行国家关于推广快递绿色包装工作不力的单位也应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提高快递包装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快递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引领下,快递行业上下游企业也应当主动作为,顺应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依靠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建立可复制的快递包装回收产业体系。
早在2016年6月,菜鸟就联合3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发起了业内最大规模的联合环保行动,通过绿色包裹、绿色回收、绿色智能、绿色配送四大具体措施推动绿色物流发展。2018年5月菜鸟又推出了“2020绿色物流升级图景”,提出到2020年,要让中国所有快递用上环保面单,并且要在所有菜鸟驿站小区实现快递回收箱覆盖。之后,京东也宣布了其“青流计划”,在包装方面,京东先后研发了新型两层物流标签、生物降解快递袋等新材料,使用两层物流标签每年可减少700吨纸张使用。除了菜鸟和京东,还有不少大型快递企业也都纷纷建立了绿色包装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助力行业绿色发展。此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试点共享快递盒,如果这一模式可以成功复制,那将在建立快递包装循环利用体系工作上迈出坚实一步。
快递包装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除了政府和企业,快递包装治理也离不开消费者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作为消费者应该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充分理解电商和快递企业的适度包装,并尽量配合政府、企业做好包装垃圾的分类、回收和重复利用。而广大社会组织和媒体应当持续关注快递包装治理问题,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包装回收的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起“绿色快递,你我共建”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