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自己

时间:2019-05-30 16:04来源: 未知作者:张旭辉

字号:TT
     生在内陆的我,第一次看见大海是在大连。那时候我还是个半大孩子,尽管素日里见惯了大平原,也去过大草原,知道什么叫辽阔,但第一次见到这种让地球成为“蓝星”的东西,还是非常震撼。其实,最先与海邂逅的并不是我的眼睛,而是鼻子。早在登上望海平台, 让那蓝色跃入眼帘之前,我就已嗅到了它的气息——潮湿、微咸和一点腥臊,然后才看到了它仿佛足以托举苍穹的广阔。耳听着它数十亿年如一日的低吼,我感到自己似乎能跟立足其上的这颗大岩球对话,去感受漫长岁月里那壮丽恢弘的地质与生命演化史。
    接着,我渡海到烟台。在那里,晴朗静谧的夏夜、暖融温和的海水、细腻绵柔的海砂又给我更多感受。我开始跳出理性的书本知识,从感性上理解了为何地球上最早、最简单也最脆弱的生命首先诞生在海洋,这里真的是生命的摇篮。很多人喜欢海,大概也是在体会母爱, 在寻根吧。
    回家后,从地图上看着自己去过的地方,我才意识到人生首次体验的这片蓝色名为渤海。后来,陆陆续续去了青岛、上海、深圳等地,算是达成了遍访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人生成就。但人总是很珍视第一次的经历,渤海带给我的体验因而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工作中,我曾有机会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专家聊天。谈到西部大开发时,专家说随着开发的深入,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越来越为国家高层所认识,开发必须适度。要发掘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还是离不开东部。对此我深以为然。
着名的“世界夜空灯光分布图”常被拿来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自身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其实这幅图还有一个特点——灯光总是跟着大海,无论哪个大洲,
    最密集的亮光几乎都在沿海或离海近的地方。这是一个海权的世界,虽然随着通信技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陆权正在崛起,但陆权的时代还远未到来。苏联领土何等辽阔,却对我们小小的旅顺港情有独钟,只因它是一个不冻港。在这个时代,海洋是通路,海洋是财富,靠近海洋就意味着靠近幸福。
    我们幸运地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有了它,才有了先富一步的珠三角、如日中天的长三角,以及承载着新希望的京津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有土地要上,没有土地有条件的地方填海造陆也要上,这么多人伸手要资源,甩手排废物,作为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渤海怎么能不压力山大呢?
    我们要珍惜海洋,对违法的偷排乱排当然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对污染事故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和事后追责,尽可能杜绝。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资源的生产活动也会给海洋带去巨大压力,即使那都是合法的,我们必须强化监管和治理。
    普通人很难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大事,但从小事做起并不太难。无吸管海洋(Strawless Ocean)组织称,约71%的海鸟和30%的海龟胃里都有塑料。星巴克、凯悦、希尔顿、万豪等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都公布了禁用塑料吸管的计划,而推动企业改变的正是公众的要求。个人生活中的一点点简约和节约,都有助于缓解海洋的压力。
    地球就像一个飘在真空里的小水泡,人类则是里面的鱼儿。在科技发达到能以合理的成本把垃圾大规模抛入宇宙空间之前,保护这水泡里的水草、小虾、蓝藻甚至细菌,不让它恶劣到无法生存,是鱼儿的责任,更是鱼儿唯一的指望。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相关阅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