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时间:2019-08-06 09:20来源: 未知作者:张旭辉

字号:TT
     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丝》被不同的琴师一遍遍演奏,感动了一代代向往美好爱情的人们。但说到这首曲子最受欢迎的地方,大概应是在我国台北。
    台北人一听到《致爱丽丝》的旋律,就会立刻起立,双眼炯炯放光。因为它在提醒大家:嘀嘀,垃圾车来啦!过时不候哦。每当这首垃圾车的标配音乐响起, 有闲的老人提着垃圾袋,站在路边寒暄;忙碌的青年提着垃圾袋,追着车子狂奔,直到垃圾袋稳稳放进车里, 再各回各家,各忙各事。
    今天台湾人追着垃圾车扔垃圾已是日常,可是马英九当年在台北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时却阻力颇大。面对厨余垃圾和资源垃圾之外的垃圾必须购买专用垃圾袋的政策,居民表示了极大的不满,有人示威称“想要垃圾袋收费就别想当台北市长”。但马英九没有被选票吓唬住,台北市民发现社区和街道环境没有变差而垃圾填埋大大减少之后,也渐渐自觉接受了垃圾分类的政策。
    今年2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让上海市第一个走进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7月1日起,不按规定扔垃圾就要被罚款。由于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这件事在网络上被热议,被戏称“人均985、年薪上百万”的知乎也出现了许多问答帖。尽管知乎是城市青年人和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却也能看到上海居民对垃圾强制分类的许多抱怨,大部分集中在分类带来的麻烦上。
    听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朋友说,刚去日本的时候垃圾分类搞得晕头晕脑。上海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垃圾收运处置链条,更在于,它如油盐酱醋般深入街巷里弄的日常生活,让人们深刻体会了什么叫“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的环境教育对提升公民环保意识的作用十分可观且深远,这必然发生的阵痛痛得很有价值。
    同时,网民反映的一些情况也值得思考。有些小区面积很大,旧有的混装垃圾桶被统一收走后,小区内却没有一座新建的垃圾站,居民必须拎着垃圾袋跑出小区走上半条街才能扔,而回收点还只能定时接收。不同于有大量全职太太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多是双职工三口之家为主的社区,要这样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确实太过为难。结果是,有些小区原本摆垃圾桶的位置被堆了一袋袋垃圾,观之不悦,闻则难忍。并非是居民有意对抗政策,而是在乱扔垃圾被罚款和请假在家扔垃圾之间,大家都选了前者。我国的烹饪和饮食方式会产生较多湿垃圾,而目前的试点似乎没有给这些易腐烂垃圾更多的收运频次。有居民到居委会咨询分类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到镇上的服务大厅咨询则是一清二楚,各级机构对政策的掌握和解释能力差距明显。这些来自居民的声音何尝不是对城市管理者的另一种“环境教育”?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保工作的深入,环境教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念传播和科普宣传,而是必然更多地与各类环保工作实践结合,和各种各样的细节结合。细节是魔鬼,细节的准确能成就伟大,细节的疏忽也能毁灭宏图。对细节的关注和改进,不再只是对公众的单向教育,而是公共部门、企业、公众之间互相学习,彼此教育,在反反复复的磨合中共同进步。
    希望强制垃圾分类早日推广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尽管这必然造成生活上的麻烦,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品、安全的居所,都需要通过改变不绿色的生活方式去获得。做难事不免痛苦, 但做难事必有所得。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