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以生态文明世界观引领时代发展

时间:2019-09-23 10:13来源: 未知作者:余怀龙

字号:TT
 时代与世界观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如果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那么哲学家就是时代的理解者与阐释者。当然,哲学家的理解与阐释将孕育着新的实践方式。哲学家的理解与阐释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游戏,而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参与组建新的实践方式。因为作为源初的本体,世界就赋予了理解与实践以一种统一性: 理解在实践中获得外在呈现形式, 实践在理解中获得内在内容。也正是由于世界是理解与实践的统一整体,所以万物如何从世界获得它们的本质,就会如何理解自己的世界, 进而也会如何在它们的运动中呈现自己。对于万物来说,无论它们从世界那里获得的本质在种类上具有多大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但这些本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与世界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万物从世界那里获得的本质会让它们与世界具有同一性。
    对于人类来说,他从世界那里获得的本质也让其与世界具有同一性。但是,万物与世界的同一性和人与世界的同一性是不同的,前者是物将自身置于世界中达到同一性, 后者是人将世界置于自我呈现中达到同一性。既然人是将世界置于自我呈现中达到同一性,那么人就是在他的世界观中与其世界达到同一性。不同的世界观意味着不同的世界呈现方式。既然世界是理解与实践的统一整体,那么不同的世界观意味着不同的理解与实践统一方式。对于人类而言,世界观与价值观是统一的,即一个人如何理解世界, 那么他也就如何理解他的人生价值与意义。而一个人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意义,他就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由何种世界观参与组建,他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信奉与遵循何种价值观。例如,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所以中国古人遵循的是以“天”为根基的“天人相通” 价值观。当然,不同的世界观会对应着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基督教的世界观有其相应的价值观,儒家的世界观有其相应的价值观,佛家的世界观有其相应的价值观。因此, 世界观不是空洞的,而是参与组建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其哲学精神,并且这种哲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便是世界观以及与这种世界观相统一的价值观。时代就是把自身作为某种世界观的呈现才得以可能的。所以, 如果哲学家要把握一个时代的话, 那么他必须要把握参与组建那个时代的世界观。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形态更替的本质是世界观的更替。一种文明形态被另一种文明形态取代,就在于塑造这种文明形态的世界观被另外一种文明形态的世界观所取代。一种世界观有与其相一致的文明形态。而一种文明形态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其实践与理解方式。因此,一旦一种世界观被另外一种世界观所取代,那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理解方式必然发生改变。例如, 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与今日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于古代中国信奉的是“天人合一”世界观,而今日中国信奉的是科学主义世界观。“天人合一”世界观成就的是农业文明, 而科学主义世界观成就的是工业文明。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超越工业文明而进入生态文明,我们必须提出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世界观, 进而找到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实践与理解方式。
    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哲学家要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新的理解与实践方式,他们都必须致力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 以及与这种世界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如果哲学家要提出一种新的世界观, 他们必须对以往历史阶段的主导思想进行研究与吸收,并对其自身所处时代进行反思。而他们所处的时代是由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观参与组建的,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他们所理解的世界观的展开。所以, 如果一个哲学家是其时代的理解者, 那么他也是其所置身于其中的世界观的理解者。如果一个哲学家对某一种世界观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能对这种世界观所参与组建的时代做出诊断,并能够对在这种世界观支配下的人类社会趋势进行判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哲学家是时代的诊断者。当然,如果一个哲学家要对其时代开出药方,那么他就要超越那参与组建其时代的世界观,并尝试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我们这个时代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在对工业文明世界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世界观。

关于工业文明世界观的反思
    工业文明的世界观是一种将人类放在中心与主导位置上的世界观。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看来,世界不是无所不包的整体,而是与人类分离的,是客体的集合。因此, 对于这种世界观来说,人类是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人生价值与意义根源的,世界只是人们增强自己力量的工具,是满足人类自己欲望的材料的集合。同时,人们会把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根源退回到主体自身。在这种世界观之下,世界是通过主体的建构与投射才得以可能的,而不再是世界在人自身中的呈现。如果世界是通过主体的建构与投射才得以可能的话,那么世界的内容就是人赋予它的。而如果人对于世界来说只是它呈现自身的一种方式,那么世界的内容就是由世界自身赋予的。当然,如果世界的内容是由人赋予它的,那么世界也不能成为价值与意义的根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价值与意义的根基。一旦人成为一切价值与意义的根源,这有助于提高人的尊严,但也会带来另一种不幸,即世界处于从属地位,并且世界内的万物变成了客体。另外,当人成为一切价值与意义根源时就可能带来一种后果:人凭借着尊严的名义去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欲望的满足总是与他者(包括他人与他物)联系在一起的。放纵欲望必定会给他者带来伤害。当然,这种世界观使人们获得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为提供满足人类欲望的设置提供了可能性。这样的设置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安排。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是由工业文明世界观提供的设置造成的。在我们当今生活方式中,其中占据支配的两种力量是资本与科学技术。人类凭借资本与科学技术为欲望的释放提供了可能。进而,它必然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这也说明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下的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如果我们要超越工业文明,那么我们就必须超越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

关于生态文明世界观的初步思考
    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一种新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支撑。在工业文明陷入生态危机的时刻,哲学家所要承担的职责是为生态文明的到来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或许哲学家的研究工作并不能立刻造成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但是哲学家可以对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实践方式进行反思进而提供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解方式,并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实践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所以,哲学家的研究工作总是已经先在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了, 并为一种社会实践做准备。如果我们要超越工业文明并为进入生态文明做准备,那么我们应该提供何种世界观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对于生态文明的世界观来说, 世界应该重新获得它那源始的、无所不包的整体性,而不仅仅只是客体的集合。对于工业文明的世界观来说, 尽管它把世界看成客体的集合,但在这种世界观下,人们所遵循的原则依然是理解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人们把世界理解为客体的集合,那么人们也就按照世界是客体的集合的理解方式去行为与实践。在工业文明世界观下,人们忽视了那源初的、无所不包的整体性,因而不能把理解与实践的统一性包含在这种世界观中。如果世界自身就是源始的、无所不包的整体,那么世界也就能把理解与实践的统一原则包含在自身中,或者说世界就是按照理解与实践的统一原则来展开与呈现的。如果世界是源初的、无所不包的整体,那么人类的本质是从世界那里获得的。人类从世界那里获得的本质就是让世界按照其源初的样子在人类这里得到呈现。世界在人类这里的呈现就展开为人的理解与行为。人类也是以世界在其自身中得到呈现的方式回到世界中去。因此,世界与人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世界在我们的理解与行为中呈现,我们的理解与行为是世界回到自身的一种方式。
    既然世界是源初的、无所不包的整体,那么世界也就是一切价值与意义的根源。世界的展开与呈现就是价值与意义的展开与呈现。世界的展开不是与价值无关的,也不是等待着人类去赋予它以价值,而是在万物与人类从世界那里获得本质的同时,世界就已经让价值蕴含在它们的理解与行为之中。因而, 不仅仅是人类具有并且能够理解价值,而且万物也具有并且能够理解价值。当世界让价值在人类的理解与行为中呈现时,世界只是让人类去理解与践行价值,而不是让人类成为价值的根源。有些学者认为, 除了人之外,万物都不具有内在价值。这是由于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造成的。如果他们知道还存在着那种源初的、无所不包的整体世界观,那么他们就会知道万物从世界那里获得本质时就获得了内在价值, 正如人从世界那里获得本质时就获得了内在价值一样。也正是由于万物都从世界那里获得了内在价值,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它们。并且,只有世界作为价值的根基所在,它才能做到毫无偏私,并让万物与人都得到它们应有的本质与价值。因为世界作为源初的、无所不包的整体, 它能够做到无所不在,但又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单一的物或人。只有这样的世界才能成为价值与意义的根基。而世界中的任一物或人类都不可以成为价值与意义的根基所在, 因为它们都不能像世界那样无所偏私。如果任一物或人类成为价值与意义的根基所在,它们都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总之,以生态文明世界观看来,人类不是价值与意义的根源,只有世界才是价值与意义的根源。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