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大多数环保从业者大约都会觉得时间 过得很快,因为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关注,分析,研 判,不知不觉地2019年也这样过去了。这一年,也有许多 事值得回头再看,从中感受这大时代的律奏。
这一年,天、地、人都有好消息传来。据《中国应对 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2018年全国碳排 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已提前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 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相当于减排52.6亿吨 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 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迄今我国电力 供应仍有78%来自燃煤,能源禀赋非绿属黑,却能实现这 么大规模的碳减排,实为不易。生长万物似黄金的土地也 受到了更多关照——今年4月-7月,河南、天津、山东等 地已就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河 北、山西等地也启动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重庆市 出台政策,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将被终身追责。生活垃圾 强制分类则让“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理念得到了有史以 来最大程度的落实,推行的过程尽管颇有曲折和困难,却 也正好创造了一个环保社会实践的平台,让市民们切身体 会参与环保的个中滋味,也为公共部门听取民情、改进工 作、锻炼能力提供了机会和渠道。
成绩归成绩,挑战仍然不小。据2019年前11个月空 气质量状况报告,各项数据指标并未全线奏凯,而是有好 有坏,战事焦灼。业界周知,我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中,目前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付出巨大代价尚且 僵持难进,可见污染防治任务之艰巨。近期,生态环境部 表态,要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形做好工作安排部署,加大力 度、加快进度,狠抓落实,确保打好打胜污染防治这场大 仗硬仗苦仗。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这番表态针对的是反复出现的“环保影响经济发展”论, 这个论调看似维护经济发展,实则在为继续维持耗竭资 源、破坏环境的低质量增长模式制造借口。积极融入经 济全球化几十年,我国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早已 面对着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的局面, 但长期形成的低端产业路径依赖并非轻易能够改出。腾 格里沙漠时隔仅五年便再次曝出令全国关注的污染物偷 排事件,可见即使是当年业界多予褒扬的依法严肃处理 也未能达到令人“十年怕井绳”的效果。未来如不能通 过严格和科学的环保措施压缩淘汰无效、低效产能,倒 逼出更为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陷入更加深重的危 机。
在新时代,原有制度安排和商业模式越来越面对挑 战。民企拥抱国资的趋势仍在继续,混合所有制环保企 业不断增加。我国国情决定了环保业务相当大的一块来 自财政投入,国资有先天优势。经历了几年加杠杆又去 杠杆,行业概念大热又退烧的折腾之后,一些企业主看 清了趋势,做出了理性选择,将自身的技术与国有资本 的力量绑定。新领域、新时代都亟需符合其特点和实际 的变革。
在国际和地区竞争日趋显性和激烈的当下,是否有 魄力进行自我变革是能否占据优势并最终左右胜负的关 键。因此,2019既是精彩纷呈的一年,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年。正如人生虽长,关键之处却只有几步,环保工作 能在国家的转型和崛起中起到多大作用,或许就在这几 年之间。但愿多年后,风波平时,今天默默耕耘的人和 他们所做的事仍能被记住和纪念。不需花,不需酒,清 茶一杯足以慰之。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