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联结社会各个原本独立生态系统的新概念。通俗来说,它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领域”,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搭建起新的发展生态。
其实,“互联网+”早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金融、教育、医疗以及餐饮娱乐等行业,早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一部手机、一个电脑,就把一个个原本独立的个体连接了起来,构建起独特的生态网络。而在公益领域,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更加明显。从笔者所在的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来看,从工作方式到筹资渠道,从工作内容到与公众对话沟通的方式,当我们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候,也是我们在新时期突破成长瓶颈的必然之路。
打开互联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正在不断重塑公益组织的工作方式。
一方面,我们的会议不再需要面对面召开,甚至工作人员都不需要在同一个城市,就可以完成一次月度例会,还提高了效率。CYCAN是一个网络形态的组织,在北京、广州、深圳和北美各有一支团队,聚集所有人一起开会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借助微信、QQ等语音通信工具和skype等线上会议工具,我们就可以实现“天涯咫尺”,月度例会、年度例会都可以顺利召开。
目前,很多公益组织都同时在不同的城市拥有办公室和工作团队,借助互联网,大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会议和集体讨论性的会议。
另一方面,互联网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CYCAN高校节能项目仅在2015年就覆盖了全国近40~50所高校,如果凭借工作团队一个一个的去高校所在的城市沟通,去了解项目的进展,将是一件耗时耗资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线上通信工具和高校团队保持每周、每月和每个季度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项目的导师也可以直接给予高校帮助和培训。
当公益组织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候,也是公益组织在更要求效率、速度和质量的新时代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借助互联网延伸的工具,公益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沟通和项目执行方面有了跨步式的发展,让公益组织在新时代具备了更高的竞争力,也能够进一步的成长。
感受众筹力量
在上世纪60、70和80年代,很多公益组织的众筹方式都是靠人力与公众沟通劝募。工作人员常常抱着捐款箱工作;或是定期发邮件给参与过自己项目的人(只是一定的数量),劝大家进行捐款。而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公益组织,都可以借助“众筹”的方式,向庞大数量的网民群体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发起的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进行劝募工作。“众筹”真的变成了众筹。
通过互联网众筹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从当年“追梦网”开始,通过互联网发起众筹项目早已成为很多青年人实现梦想的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概念带领下,众筹的对象变得越来越“陌生”,众筹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众筹到的金额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大佬加入到网络公益众筹之后,“人人可以参与公益”的概念从口号变成了实在的捐款行为。
“互联网+”时代将公益和互联网紧紧绑定在一起,使公益组织和互联网公司携手合作。“99公益日”是由腾讯公益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顶级创意传播机构共同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据报道,3天时间里,通过公益平台共收到爱心网友捐款1.279亿元,吸引205万人次参与捐款,捐赠金额、参与人数均创下国内互联网的募捐记录。同样在支付宝和淘宝软件上,我们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公益”窗口,找到打动自己的公益故事。
一直困扰公益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由互联网联通起来的这个生态系统,让公益组织找到了更多的支持,特别是来自广大公众的支持,让公益项目真正的“从公众中来(公众的支持),到公众中去(惠及公众)”。
注入新的概念
“互联网+”联通起了原本看起来似乎完全没有交集的领域,因此原本似乎单一的事务突然变得复杂起来,这也要求我们公益组织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掌握新的知识,动态性地执行项目。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关键领域,同时又是各个国家在新时期的战略布局。“能源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产物,也成为了CYCAN等环保组织需要去学习和推动的工作。
公益组织与时俱进的同时,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支持。在今年第七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上,CYCAN邀请到远景能源、亿可能源科技公司和创思实验室富有经验的三位嘉宾探讨“互联网如何推动能源变革”话题,便吸引了近200名优秀的青年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通过青年人和嘉宾的互动,又让我们对于“能源互联网”话题有了新的收获,从而推动我们继续学习,继续增加新内容。
脚步不可停歇
我们可以看出,公益组织拥抱“互联网+”确实已经收获了很多,让公益组织有了更大的竞争力。不过,在真正迈入“互联网+”时代之前,公益组织还需要更加的努力。
首先,公益组织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互联网让公益组织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与公众打交道,向公众进行劝募,但是公益机构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无论是项目的执行能力、宣传能力还是财务管理能力,如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那么即使是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也有丢了座位的一天。
其次,公益组织要“永葆清白”。当公益组织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公众也多了渠道去全面审视公益组织。他们会不断地跟进项目的执行和财务公开进度,了解每一笔钱是否被有效地使用。一旦出现了问题,在强大的互联网影响下,公益组织将陷入巨大的麻烦之中。因此,公益组织要保证自己真正的清白,将互联网作为高悬在头上的明镜。
最后,公益组织要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时刻都在改变着身边的世界,要求公益组织不断的推陈出新,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公益组织要真正做到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就需要在项目执行模式、传播方式和其他工作形态上都随时了解到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保证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渠道和平台。公益组织还可以时常和自己的项目参与者保持沟通,从他们身上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了解他们不断变化着的需求,进而发起更加适合社会的项目,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时代十分贴切。公益组织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将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互联网+”也督促公益组织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当两者的结合程度更深,结合的领域越多的时候,公益组织的理念和价值将更好地实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