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执法监察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执法监察 > 舆论监督 >

武汉新城区“污染围城”令人忧 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时间:2014-07-11 09:27来源: 长江日报作者:sch点击: 次

字号:TT
昨晚电视问政现场,集中曝光了4起发生在新城区的环境污染事件,青山秀水被破坏的画面触目惊心——

无证加工厂废水致农田颗粒无收

在新洲区邱贤大湾,一家无证化纤、塑料回收加工厂躲进村里建厂房,污染空气水源2年无人管。暗访人员一进村就闻到空气中一股刺鼻味道。村民宅基地后面,有一处往外冒黑烟、机器轰鸣的简易棚子,棚子外面堆放的各类废旧化纤、蛇皮袋子足有三栋楼房的体积。在农田里正忙活的一位老人说,这个回收加工厂排出的废水使周边农田颗粒无收。他们多次向区环保和质监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取缔。

大型排污管令10多亩鱼塘绝收

江夏区大桥新区大桥村三组村民余道勤,承包鱼塘养鱼30年。前两年,她突然发现,鱼塘的一边,埋着一根大型排污管,污水直接排进她的鱼塘,投放的数万斤鱼苗大部分死去。从去年开始,余道勤承包的10多亩鱼塘完全绝收。她先后找到江夏区环保局、信访办、区政府等相关部门,投诉了一年多时间,没有任何结果。昨晚,余师傅通过现场3G连线发问:“我们损失了十几万,生活怎么办?”

府河河床上建起化工厂

督查员在东西湖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拍摄到一组镜头:一家生产染料的化工厂把各种染料废水直接排入府河;一家电镀厂将电镀废水直接排入府河;一家轮胎回收加工厂、一家化纤塑料回收加工厂索性就把厂房建在河床上。由于管理缺位,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化工厂竟然在这里存活了10多年。一位曾参与府河污染调查的记者质问:为什么这些污染企业能够在府河上存在这么多年?为什么政府职能部门就管不下来呢?

为村级财政,放任30多家家具厂污染

为搞活村级经济,近几年,武汉化工区的多个村将近千亩土地出租给30多家家具厂做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的污水、废料直接排放到周边的灌溉明渠,明渠被严重污染。家具厂倾倒的各种垃圾把明渠堵塞。家具厂周边空气弥漫着浓浓的油烟味与油漆味,树草与农作物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灰。村民们衣服不敢晒、窗子不敢开。

崇阳村家具厂隔壁的小学师生和家长,5年来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却没有任何部门来管。村委会也知道有污染,但为了村级财政,只能牺牲环境。

【问政现场】

官方回应:群众观念淡漠不可忍

新洲区委书记胡亚波:无证回收厂存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居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街镇,环保、工商、质监、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有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情况出现,这是我们部门和单位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缺失。这里面可能有执法程序复杂、执法成本高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心不够、对百姓利益的淡漠。我区将组织相关部门强力执法,一定不让违法企业有重复生产的可能,并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严肃问责。要强化街镇属地管理的职责,把这种职责与执法力量结合起来,在长效、常态、管用方面下功夫,不能每次出现问题治问题,然后问题又反复出现。

江夏区委书记汪祥旺:“城门流污殃及池鱼”,不仅污染了鱼塘,还流进了美丽的汤逊湖,这是不能够容忍的,而更为严重的是鱼塘承包户多次反映,信访和环保部门没有有力解决,说明我们的群众观念有很大问题,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现场研究,进行雨污分流处理,同时积极协商,在合理的前提下保护承包者的合法权益。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张平:全民都要高度重视“绿色决定生死”,现在环保执法力度不够,必须解决行政执法与司法相衔接的问题,大力宣传治理环境污染的相关法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化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克强:化工区家具企业污染问题确实很突出,曾进行过多次整治和清理,家具企业从最高峰时的200多家到现在剩下60家,但污染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也暴露了街道、职能部门、管委会监管不力、作风不实的问题。尽管有难度,但我们下了决心严格执法,对企业限期整改,不达标坚决关停,同时要制定政策鼓励各村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企业,特别是引导村官、业主树立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的思路。

专家: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关系

市委党校教授王观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各个新城区污染的共性问题,主要反映在政府有失职行为和不作为,应该动真格,让老百姓看到好的结果。一是要追责,二是对没有合格排污设施的工厂要关停,三要依法处罚,四要合理补偿利益受损的老百姓。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